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太平輪失事66週年 紀念碑待遷建

  • 時間:2015-01-26 18:09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陳沂庭
太平輪失事66週年 紀念碑待遷建
基隆港海軍基隆後勤支援指揮部設立「太平輪遇難旅客紀念碑」。(圖取自維基百科)
明天(27日)是「太平輪」沉船事件66週年,但這段歷史已逐漸被世人所淡忘,許多人甚至不知道「太平輪罹難者紀念碑」設置在基隆一處軍營的圍牆內,家屬要前去悼念甚至得事先經過申請。政府應重視罹難者家屬遷移紀念碑的訴求,不僅方便家屬悼念,也可以讓其他民眾更加瞭解歷史。
◎太平輪沉船事件 今邁入66週年
1949年1月27日,中華民國中聯企業公司向太平洋船務公司租用的客輪「太平輪」於上海開往台灣基隆途中,由於在夜間航行沒有開啟航行燈,在舟山群島附近海域與一艘貨輪「建元輪」相撞,造成超過千人罹難。
罹難者中不乏許多名人,包括刑事鑑定專家李昌鈺的父親李浩民、音樂教育家吳伯超、前總統蔣經國留學俄國時的好友俞濟虞、遼寧省主席徐箴等。
1951年,基隆港海軍基隆後勤支援指揮部設立「太平輪遇難旅客紀念碑」。但因設在軍事基地內,軍方後來在紀念碑外圍築起一道牆,這道牆不僅阻隔罹難者後代隨時想前去悼念的心情,也間接將這段歷史從後代子孫的記憶中隔絕。
隨著國際導演吳宇森執導的「太平輪:亂世浮生」電影上映,在適逢「太平輪」事件66週年之際,這段逐漸被淡忘的歷史才被世人憶起。
◎罹難者家屬盼遷紀念碑 以方便悼念
罹難者家屬張昭雄表示,由於「國共內戰」關係,迫使他父親搭乘太平輪返回上海結束事業,沒想到返程卻失事。張昭雄想起那天和姐姐一起去碼頭迎接父親,但沒想到卻是等到沉船噩耗。一提到父親在他10歲時離開,張昭雄不禁潸然淚下,表示父親逝世使得他們全家幾乎癱瘓,每次想到就痛苦。
張昭雄表示,原本太平輪紀念碑沒有被圍牆圍住,但後來卻演變成每年前往悼念都要經過申請,他質疑,罹難者家屬是否要提出類似二二八事件的抗爭,才能達成心願?張昭雄呼籲政府重視他們的訴求。他說:『(原音)希望能夠協助我們把這個紀念碑移出來,什麼地方都可以,當然是要在基隆,因為我們到基隆去等不到父親。』
張昭雄表示,他與其他家屬曾向基隆市文化局反映希望將紀念碑移出營區的訴求,也曾尋求國防部及文化部的協助,但總是不了了之。國防部甚至回應,「要取得所有家屬的同意才能遷出紀念碑」,這令罹難者家屬感到不近人情,質疑要去哪找所有的家屬?他們的目的並不是抗爭或反抗,只是爭一個公道。
◎太平輪事件 綠委盼訂為國定紀念日
民進黨立委鄭麗君表示,太平輪事件是所有台灣人的歷史,不分黨派及族群,她呼籲政府組成推動小組,納入民間及家屬代表進行跨部會討論,研議遷移並重建太平輪紀念碑至方便民眾接觸的場所,以利民眾瞭解歷史。她說:『(原音)我本人已經提出這個提案,希望政府來重視重建這段歷史,而且我們是從人民的角度來重建他,不是從政權遷移的角度,不是從黨國的史觀,是從人民的角度來重建。』
鄭麗君也表示,除了硬體的史蹟建物,政府應評估將太平輪失事的1月27日訂為國定紀念日,以喚醒國人對歷史的重視與回憶。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