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人質危機 凸顯日本外交失衡

  • 時間:2015-01-30 11:06
  • 新聞引據:中央社、聯合報、蘋果日報、中央社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 編採譯
人質危機 凸顯日本外交失衡
好戰組織伊斯蘭國挾持兩日本人質,並索求鉅款否則刀下不留人。圖左著橘衣者是獨立媒體的自由記者後藤健二,右著橘衣者是經營民間軍事公司的湯川遙菜。(翻拍自日本放送協會NHK)
(圖:中央社)
武裝組織伊斯蘭國(IS)20日在網路上傳影片,限期日本政府支付2億美元,贖回遭IS綁架的2名日本人質。其中一名人質湯川遙菜(Haruna Yukawa)在期限到遭斬首後,伊斯蘭國轉而要求日本設法尋求約旦同意,以關押在約旦監獄的女死囚蕾莎薇(Sajida al-Rishawi)來交換日本另一人質後藤健二(Kenji Goto)。此次人質事件震驚日本與國際社會。日本向來自認和中東衝突扯不上邊,但雄厚的財力、與美國結盟的行為,似乎讓自己淪為伊斯蘭武裝分子的目標,這次的人質事件成為鮮明的例子。
◎選在安倍出訪中東 IS公布綁人資訊
伊斯蘭國首度公布綁架日本人並勒索贖金,特意選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走訪中東時公布,有其用意。
日本中東調查會成員金谷美紗說,錢並不是伊斯蘭國的主要目標,他們想利用安倍出訪中東的機會傳達一個訊息,那就是,在以美國為首打擊伊斯蘭國的聯盟中,日本也有份。
日本帝京大學國防專家志方俊之也同意這樣的看法。他指出,伊斯蘭國的世界觀是二元化的。「這不是西方世界和非西方世界的問題。伊斯蘭國認為,只要有人牴觸他們的利益,就是與他們為敵。」
◎不平衡外交政策 日本作繭自縛
日本學者指出,安倍晉三為鞏固與美國的關係,唱和美國的反恐政策,不敢接觸中東激進組織。在人質事件發生後,日本找不到與伊斯蘭國直接對話管道,不平衡的外交策略導致作繭自縛。
中東現代史學者、日本女子大學教授臼杵陽認為,人質危機發生不久,安倍直接在訪問地耶路撒冷開記者會是政治敗筆,讓IS誤解日本與以色列聯手。
現代伊斯蘭研究中心理事長宮田律說,安倍執政後急向美國靠攏,他的中東政策就是向全世界展現日美合作無間。宮田律強調,美日關係雖然很重要,但日本也要重視與其他國家的關係。日本顧慮美國的想法,所以一直沒有與激進組織建立管道,以致無法有效對話。
◎美國反對換囚 遭疑雙重標準
對於日本和約旦尋求以換俘方式化解人質危機,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莎琪(Jen Psaki)表示,美國一貫立場是不對恐怖分子讓步,也反對盟友向恐怖組織屈服。
但美國陸軍中士伯格達爾(Bowe Bergdahl)被阿富汗塔利班組織(Taliban)俘虜5年後,去年終於重獲自由。他是美國用5名關達那摩灣囚犯,跟塔利班交換而來。有人將此事與日本人質事件相提並論,批評美國是講一套、做一套。
對於這項指控,莎琪表示,塔利班並非恐怖組織,與伊斯蘭國不同。此外,伯格達爾是戰俘不是人質。莎琪指出,交換囚犯是結束阿富汗戰爭的一部分,所以沒有違反美國的一貫原則。
雖然白宮強調塔利班不是恐怖組織,但事實上,美國國務院一個打擊國際恐怖主義的計畫,至今仍懸賞1千萬美元,緝捕塔利班領袖歐瑪(Mullah Omar)。此外,塔利班也仍然名列美國財政部的恐怖分子制裁名單內,自2002年開始凍結其在美國司法管轄範圍內的資產。
◎安倍欲藉人質事件 擴大派兵
湯川遙菜被斬首後,有數百日本民眾在首相府外示威,批評安倍解禁集體自衞權、放寬武器出口等舉動,改變和平國家形象,以致被伊斯蘭國鎖定。
分析指出,人質事件或可能演變成安倍政權的危機,但若事件不致使他下台,安倍就會利用此事件進一步推動以強軍為核心的全面正常國家化,甚至有評論文章認為,安倍「有理由為人質事件竊喜」。
安倍已經表示要與執政夥伴公明黨重開安保法制改革協商,因為日本國民在海外遭遇危害時,「自衞隊具備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發揮」。中國軍事專家尹卓表示,安倍想把這次外交政策上的災難,變成對修憲有利的事件,很可能以支援美國反恐為由,把自衞隊逐步推向海外。
由此看來,安倍晉三在這次人質危機中,已在國內受到不少政治壓力,但他藉此把問題焦點轉至自衞隊在海外保護國民能力受限制,意圖把危機變成擴大海外派兵和修改和平憲法的契機,在日本國內勢必將再引起激烈辯論並讓民意更加兩極化。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