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開羅宣言跨時代意義 確立中華民國國際地位

  • 時間:2015-06-18 14:59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張子清
開羅宣言跨時代意義 確立中華民國國際地位
總統馬英九(後)2013年12月1日在國史館,出席「開羅宣言」70週年紀念特展暨國際研討會致詞。 (中央社檔案照片)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為了商討對日本作戰策略和處理日本戰敗後的東亞局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美國總統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和英國首相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等3國領袖,於1943年11月間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秘密會談,並於12月1日發表「開羅宣言」(Cairo Declaration),時至今日,其最重要的跨時代意義,就是確立台灣當今的國際地位。
◎日軍敗退 中美英開羅密談
1937年7月中華民國對日本的浴血抗戰正式開打,但是在武器裝備遠遠落後日軍的情況下,抗戰過程並不順利;不過,隨著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與美英宣戰,日軍於1943年後,在海戰與陸戰逐漸失利,顯露出敗亡跡象。
此時為了討論對日作戰及日本戰敗後的國際局勢處置,1943年11月22日到26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邱吉爾等3國元首在埃及首都開羅密會,並於同年12月1日發表「開羅宣言」。
◎開羅宣言影響深遠
根據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林泉忠副研究員的研究,「開羅宣言」所代表的時代意義有以下三項:
第一,開羅會議加速中華民國抗戰勝利與日本戰敗,並確立戰爭結束後的中日定位,即一方為戰勝國,另一方為戰敗國。
第二,確定中華民國躋身「世界四強」(美英蘇中)的地位。會議前1個月,中華民國、美國、英國和蘇聯在莫斯科發表「四國宣言」(Four Nation Declaration),確立中華民國躋身世界四強的地位雛形。這樣的地位在開羅會議獲得美英進一步確認,對中華民國於戰後和主要戰勝國共同創立聯合國,帶來直接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71年進入聯合國,就是承接了中華民國的五強(美蘇中英法)地位。換言之,中國大陸之所以有今日的世界地位,其源頭來自於72年前的開羅會議。
第三,開羅宣言決定或影響了戰後中華民國對相關領土的處置權。包括一:收復包括東北四省、遼東半島、旅順大連、台灣澎湖、西沙南沙等失地;二:宣言成為當今中國大陸用來主張對釣魚台聲索權的依據;三:擁有對琉球歸屬的異議權。
◎馬總統:開羅宣言確立台灣地位
此外,馬英九總統在102年12月1日「開羅宣言」發表70周年當時的演說,指開羅宣言的意義就是確立台灣的地位。他說,對中華民國而言,開羅宣言的意義是收復失土,並且奠定台澎重回中華民國版圖的法律基礎。
對於外界有聲音質疑開羅宣言只是一個新聞公告,中、美、英3位元首也沒有簽名,不算是條約,馬總統說,這樣的看法存在非常大的誤會。馬總統指出,在國際法上,一個國家元首就他職權範圍內,所做的具體承諾,是具有國際法效力的。
馬總統也列舉多項文獻,尤其在美國與日本官方出版的條約集,都把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Potsdam Declaration)、日本降伏書(Japanese Instrument of Surrender)等3項文件列為條約。因此,這3項戰時的文件,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書,日本、美國跟中華民國都受到這些文件的拘束。
◎抗戰外交折衝果實:開羅宣言
馬總統說,八年抗戰是中國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段歷史,抗戰勝利又是最光榮的一件大事。然而中華民國能在最後獲得勝利,除了全國軍民一致努力之外,國際的援助也非常的關鍵,其中又以美國的援助最為重要。至於國際外交上的折衝,對戰爭的勝利也有關鍵的影響,馬總統認為,其中又以開羅會議最為重要。
誠如上述所言,開羅宣言的意義為中華民國在對日抗戰勝利後,收復失土及確立台澎金馬重回中華民國懷抱的重要依據,並且確立中華民國在八年浴血抗戰後、躋身世界列強的地位,其重要性不言可喻。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