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8年抗戰烽火中 台灣名將身影

  • 時間:2015-07-04 15:15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劉玉秋
8年抗戰烽火中 台灣名將身影
台灣抗日名將─李友邦將軍(財團法人蘆洲李宅古蹟維護文教基金會提供)
今年適逢抗戰勝利70週年,八年對日抗戰是中華民族最艱苦、也是最光榮的一段歷程。抗戰期間,台灣人民雖然被日本殖民統治了40餘年,但戰線上仍活躍著台籍抗戰志士的身影,其中又以「李友邦」及「台灣義勇隊」、「鄒洪」等抗戰名將最廣為周知,我們將以回顧他們的事蹟來重新感受抗戰的理想與信念的力量。
◎8年血戰 台灣青年身影未缺席
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揭開八年抗戰的序幕。抗戰期間,全中國大陸憑著「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的必勝信念,奮起抵抗,而台灣人民雖然被日本殖民統治了40餘年,並被日本統治者刻意與中國大陸隔絕,但台灣人民並未在這場血戰中缺席,多名有志之士紛紛投入抵抗日本入侵的行列,甚至獻出寶貴的生命,就是為了維護中華民族的獨立。
◎堅決抗日標竿 李友邦與台灣義勇隊
談到台籍抗戰名將,不得不提到的就是自幼便具有強烈愛國民族意識,曾加入蔣渭水領導的台灣文化協會、積極參與抗日活動的李友邦。當時抗戰中的軍人皆以黃埔軍校為核心力量,李友邦在1924年4月赴廣州,成了台灣進入黃埔軍校就讀的第一人。
在抗日戰爭爆發後,李友邦高喊「保衛祖國,收復台灣」的口號,號召居留大陸各省的台灣青年,在浙江金華成立武裝組織「台灣義勇隊」,利用隊員掌握日語和閩南語的優勢,瓦解敵人的鬥志。
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林德政表示,台灣義勇隊聯合其他台籍抗日革命團體組織行動隊,對廈門的日本海軍司令部投擲炸彈,轟炸聲震動廈門,是當時抗戰非常關鍵的一役。林德政說:『(原音)當時候廈門在抗戰期間被日本人佔了,算淪陷區,台灣人組成的革命團體就組織了幾次的革命行動,去日本的軍部爆破,對日軍造成相當程度的破壞,當然也提振了國軍的士氣,這是台灣人在廈門比較具體的行動。』
林德政表示,由於台灣義勇隊隊員多具有醫療背景,因此,他們在浙江金華、福建建陽等地設立台灣醫院,協助百姓治病,成了奉獻抗戰力量的標竿。
◎滇緬戰場 九死一生的林正亨
除了台灣義勇隊與李友邦外,林德政說,滇緬戰場上也有台灣同胞的身影。出身霧峰林家的林正亨畢業於黃埔軍校第15期,曾隨部隊赴廣西作戰,血戰4天4夜才衝出日軍的包圍;1945年,林正亨參加國民政府遠征軍,赴緬甸作戰,在與日軍的肉搏戰中身負16處重傷,雖大難不死,卻終生殘疾。林德政說,林正亨出生於富家,卻不在意為了抗戰從軍導致身體殘缺,相當令人感佩。他說:『(原音)身體上被日軍的槍彈砲火打了16個地方,昏死過去,後來在死人堆當中很幸運仗著一口氣被同伴救回來,最後九死一生成為半殘廢回到祖國,非常特殊。』
◎鄒洪長沙會戰立戰功 鞠躬盡粹
在八年抗戰的血戰中,湖南戰場上重要的長沙會戰也有台灣人參與。長沙會戰共3次,日軍想攻下長沙、打通粵漢鐵路,出身新竹的鄒洪曾參加第二次及第三次長沙會戰。在1941年第二次長沙會戰爆發時,日軍渡過汨羅江,國軍情勢相當不利,但幸好有鄒洪等人力戰,終於擊潰日軍、立下戰功。不過可惜的是,鄒洪在史稱的「第三次長沙大捷」後,因長年積勞成疾,於1945年病逝軍中,享年49歲,沒有享受到台灣光復的甜美果實。戰後,國民政府明令褒揚,追贈鄒洪為「陸軍上將」。
◎抗戰幕後功臣 砲兵教練蘇紹文
在戰場上除了英雄叱吒風雲的故事外,也有人默默位居戰場後線低調奉獻,出身新竹的蘇紹文就是其中一人。蘇紹文是竹塹城第一位受過完整軍事教育的將軍,早年克服台籍學生到大陸求學的困境,就讀工部預科,後來啟發對軍事研究的興趣,決心投筆從戎。
蘇紹文先後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及砲工學校,擔任軍職期間,在砲兵教育及兵工技術方面培養相當多人才,有儒將之稱。蘇紹文的長子蘇繼文回憶當年,父親在八年抗戰的日子隨著職務調動,與家人聚少離多,直到抗戰勝利後一年才真正回台團圓。蘇繼光說:『(原音)我父親根本一直在訓練機構當教官,先在防空學校,抗戰末期在陝西一個叫特種兵聯合分校,特種兵不是普通兵,通信、砲兵等等,他是砲兵科的主任,所以我們跟他聚少離多。』
蘇繼光說,父親對於接受了嚴格而完整的訓練教育卻未能報國於沙場,一直耿耿於懷,但最後終能回到故鄉台灣繼續奉獻所長,也應該算是無憾。
對日抗戰是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一場大戰,一批台灣熱血青年拿起刀槍加入這場血戰的歷史不容抹煞,而這些台灣名將在抗戰烽火中的身影更令人驕傲。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