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拒絕基改食物上桌 從校園開始

  • 時間:2015-12-08 09:50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陳林幸虹
拒絕基改食物上桌 從校園開始
非基因改造食品 (中央社檔案照片)
美國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生物科技公司培育的基因改造鮭魚上市,供人類食用,且販售時不必特別標示,引發譁然。在此同時,台灣立法院也初審通過「學校衛生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未來若三讀,中小學營養午餐及福利社將全面禁止使用基因改造食材及初級加工品。拒絕基改食物上桌,從校園開始。
◎基改作物 盼增抗病抗蟲特性
所謂基改作物,就是透過基因工程技術改良作物基因,讓農作物可以增加產量、或是擁有抗蟲以及抗病等特性,和一般透過育種、雜交等傳統使用的技術所生產的農作物不同。
台灣現階段不發展食用的基改動植物立場明確。農委會種苗場場長楊佐琦指出,目前的基改作物通常是把特定的抗病和耐菌的基因轉至植物,肉眼無法判別,但由於台灣進口美國基改的大豆、玉米和飼料粉,為避免花粉飄散或是遭人當種子種植,種苗場都必須定期監控,就怕基改作物不慎侵入台灣的土地。楊佐琦說:『(原音)飼料的作物進來以後,有關一些飼料玉米或是飼料用的作物,他會告訴我們他轉入的是什麼,一些基因片斷,我們根據這個設計來做監控,我們現在技術都有,持續在監控。』
楊佐琦也指出,大型跨國基改種子公司如孟山都、杜邦與先正達(Syngenta)等6家在台灣都有設立分公司,主要是便於將他們基改的作物出口來台。不過,台灣一直不希望發展食用的基改作物,除了擔憂環境遭到影響,也怕傳播花粉的蜜蜂等蟲類腸道菌種發生改變,而影響生態。
◎學界:糧食不患寡、患不均
高雄餐飲大學餐飲創新系系主任曾裕秀多年在學界研發各項食品,她也表示,基改作物絕對不會是他們的食材。她指出,台灣有很棒的天然作物,只要了解作物的特質和本性,就能展現它的品味和滋味,也能夠創造出一道道具有原味的食物料理。曾裕秀說:『(原音)台灣很多食材品種都不一樣,譬如香蕉有200多種,已經量產的有6至7種,我們可以利用不同的品種和熟度去造就它的風味。其實我們台灣有很棒的食材,只要我們愈了解它,就能將它的品味和滋味展現出來。』
曾裕秀也認為糧食問題不在「患寡」、在於「患不均」,富庶國家每天浪費的糧食不知可以養活多少窮國。她也認為很多食物都有其營養素,若只是為了吃鮭魚,就製造基改鮭魚,這將是一種惡性循環。
為保護學童,台灣立法院也初審通過「學校衛生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未來若三讀,中小學營養午餐及福利社將全面禁止使用基因改造食材及初級加工品。為落實基改不上桌,曾裕秀也認為應該從學校教育開始,教育民眾要選擇新鮮的食材,而非只注重外觀。曾裕秀說:『(原音)只要環境夠好,大家珍惜,就像是蔬菜很多人會挑漂亮的買,其實不漂亮也是很好吃;像是有機雖然不漂亮,但是鮮甜,各方面都很好,所以改善教育和食育的部分要強化,對於食材,不是要挑漂不漂亮,而是它真實的長相就是這樣。』
◎台灣暫不發展食用基改動植物
台灣現行政策也很明確,針對動、植物的科技研究只在於配種。楊佐琦指出,國際基改公司聘請數百位人員研究基改,台灣則是組成團隊,用傳統的育種方式改良作物,使其適應日漸改變的天然環境。楊佐琦說:『(原音)我們有厚實的基礎,早期育種都滿強的,應該都還可以支撐,所以在台灣育成的新品種都不會有問題。這些研究人員都有師徒制,老師傅蒐集的種源都傳給徒弟了,徒弟再去開發,再應用,應該都沒有問題。』
跨國企業霸主掌握基改種子的專利權,如今全球高度仰賴進口基改作物的國家正憂心逐漸喪失糧食自主權,更別說基改作物可能對人體造成的不確定性。台灣拒絕基改食物,希望從校園開始,且努力以育種取代基改。只是面對貿易自由化的緊箍咒,台灣未來的紅線又會劃在哪裏?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