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尋找親人遺跡 黨史館了卻家屬心願

  • 時間:2016-02-08 09:08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劉品希
尋找親人遺跡 黨史館了卻家屬心願
國民黨黨史館主任王文隆(劉品希 攝)
國民黨黨史館存有數百萬件檔案,裡面收藏許多早年從中國大陸攜帶來台的珍貴資料。許多家屬從大陸甚至國外來到台灣,就是希望在黨史館中找到先人的遺跡,其中有許多感人的故事,也有人抱著遺憾離去,使得黨史館成為大時代悲劇下最好的見證。
1934年,國民黨在中國大陸南京成立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國共內戰爆發後,國民黨在1949年播遷來台,並設立黨史館,裡面存放從大陸攜帶來的珍貴史料;中國共產黨則攻佔南京,將原有的黨史存放處改名為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國民黨黨史館收藏數百萬件檔案,是全球研究近代中國政治經濟與台灣政治經濟的重要史料來源。對外界而言,黨史館收藏著戰爭與歷史,但不為人知的還有一段又一段的尋親之旅。
◎台兒莊大捷 王霈仁名留黨史
早年許多官兵隨國民政府遷台,與大陸的家人就此失散、斷了音訊,到了近年,兩岸互動熱絡、友善,大陸的親屬便開始前往台灣尋找親人的遺跡,希望能從黨史館尋獲線索。
國民黨黨史館主任王文隆表示,早年國民黨還在大陸時,黨、政關係密切,許多家屬認為既然家人是為國民黨當兵,只要找到黨史館,就能找到祖先的蛛絲馬跡。不過,黨史館藏有的都是最珍貴的資料,若是官階較低的小兵,就很難存放在黨史館資料中,除非是為了撰述歷史而留下。
王文隆指出,歷史名將張自忠所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29軍是西北軍的大刀隊,該團團副叫做王霈仁,他的兒子已高齡70、80歲。由於對父親的記憶模糊,加上父親在文革期間不敢留下任何個人物品,把所有東西都燒了,王霈仁的兒子希望起碼能留下一張照片,讓子孫知道父親的樣貌,因此委託朋友來到台灣,到黨史館尋找資料。
王文隆說,王霈仁的官階不高,本來很難找到相關資料,但王霈仁在徐州戰役中犧牲,由於戰爭前後剛好遇上「台兒莊大捷」,黨史館在蒐集台兒莊相關資料時,便一併收入王霈仁的事略以及唯一1張照片,還有當時這支部隊作戰所使用的大刀。對照許多家屬空手而歸,王霈仁的家屬算是非常幸運。他說:『(原音)等到孫子長大了,要跟他介紹你爺爺長什麼樣子,找不到照片,跑來我們這邊碰運氣,希望找到他父親唯一的一張照片可以傳家,結果剛好我們就有這麼1張照片,真的是一個冥冥之中註定的事情,而且他們希望有父親的墨寶,剛好他父親這個是有題字的。』
◎閔石麟後人來台 黨史館尋跡
除了大陸人,還有不少外國人也會到台灣黨史館尋找先人的資料。王文隆說,早年國民黨不斷透過資金與人力協助韓國臨時政府進行獨立運動,當時還在大陸重慶幫韓國臨時政府組建「光復軍」。那時的韓國臨時政府由金九主導,金九辦公室主任閔石麟就經常與國民黨互通書信,信中不外乎是要經費、要人力,這些手稿都被黨史館保存下來。王文隆說:『(原音)(信上)他說你給我100萬不夠用,因為戰爭時期物價高漲,所以你本來跟他講好撥100萬,但100萬不夠用,能不能多給我一點,所以你看這上面寫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這是正式的、正式來要錢的。』
王文隆說,許多韓國人都知道國民黨與韓國獨立運動的關係密切,閔石麟的兒子在去年從韓國來到黨史館,尋找父親的資料。由於閔石麟在戰爭結束後被韓國臨時政府派駐在重慶,類似現在的大使,算是大官,因此相關資料取得也相對容易。
王文隆說,黨史館幾乎每個月都會上演親人尋親的故事,有個秦老太太在去年6月坐著輪椅,從大陸搭機來台,想要找哥哥的遺跡,但在黨史館查無資料,黨史館便與忠烈祠、國防部聯繫,最後查到她的哥哥葬在五指山公墓。老太太一聽到便掉下眼淚,說要去看哥哥一眼、給哥哥上香。王文隆表示,這位老太太相當年邁,他猜想這可能是她人生最後的心願。
當年的大時代造成了許多悲劇,許多親人就此相隔一輩子,黨史館記錄了無情的戰爭,也為這些破碎的家庭點燃一絲希望,只期盼未來不再有戰爭,也希望這些家屬都能不再有遺憾。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