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掌握你的未來 如何調整同理心 訪媽寶社長 鄧懿貞

  • 播出時間: 2019-05-14
  • 按讚加入亮點臺灣粉絲團
亮點臺灣
媽媽寶寶雜誌社長

隨著社會多元化,良好的「情緒管理,溝通能力,尊重他人,善解人意」也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學習的能力之一,換言之,就是有「同理心」。何謂同理心?簡單來說就是穿上他人的鞋子,站在對方的角度去體會對方的感受,亦即和別人相處溝通時,能設身處地去思考對方的想法和感受為何。

媽寶的社長鄧懿貞說;在少子化時代,許多家長了解陪伴孩子的重要,但雙薪家庭變多,實際上親子相處時間變少。而家長普遍重視孩子的教育和學習,不少孩子課後可能還要上不同的才藝班,假日要被帶去參加許多親子活動等等,孩子的生活被弄得很忙碌,看似多元化學習,然而許多課程和親子活動強調的仍是知識學習,手眼協調腦部開發,或創意想象等等,主要是「個人」智能和認知發展,較少觸及兒童情緒發展,更遑論有機會讓孩子去思考「別人的感受」;而現代教育又強調適性,尋求自我,勇於表現等,基本上仍是鼓勵「個人」感受。

親子之間的互動關係很重要,父母應該試著與他們溝通換位思考,或許就能看到問題的所在,或許也能運用網絡文化,若在外地工作,可以與孩子互動並且彌補不能常相處的機會。

同理心是一種內心的愉悅,源頭產生於家庭,而且是不斷的傳承。我相信每個人在小時候,在犯錯、受挫、無助、有需求時,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尋求父母支援。

如果父母當下不理、不耐、漠視,那時小小的心靈一定很難過,長時間下來,因為始終不知道被關愛與重視時的快感,累積下來,內心就愈來愈冷漠。

人的本性就像舌頭的味蕾,社會與人生中充斥著各種酸甜苦辣,如果限制了孩子去體驗的機會,就像一輩子只讓他吃眼前自己喜歡的食物,他永遠不會知道其他人餐桌上的食物,也許更為美味,同理心,就是如此簡單的油然而生,這也會引影響到他日後在社會上工作的態度。

 

 

 

節目主持人

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