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圖書館會是社會的精神守護者嗎?一位榮譽退休學人Daniel Tsang的分享

  • 播出時間: 2021-09-13
  • 按讚加入瓶中稿(華、粵)粉絲團
瓶中稿(華、粵)
Daniel Tsang(左)與主持人Lenny在香港中文大學的教職員宿舍
瓶中稿(華、粵)
DBS時期的拉琴年青人
瓶中稿(華、粵)
在KUCI主持節目時的DJ照

我每到一個城市都必然探訪的兩個地方,是傳統市場和圖書館。站在任何一個大城市的圖書館內,我們更易於懂得謙卑。每個人在這文明裡的時段相對其廣闊度是連比擬都是謬誤的。

這集《瓶中稿》很難得請得一位圖書館學人來分享。開場曲就已經很特別,是兩段音樂的雞尾拼貼;一是貝多芬的第九奏鳴曲Sonata no.9 其中的選段,接著是捷克導演Milos Forman七十年代末拍攝的經典反戰青年音樂劇Hair的電影原聲帶片段。而這兩首樂曲就是嘉賓Daniel Tsang的心愛自選曲。

Daniel 是六十年代香港名校DBS拔萃書院的‘番書仔’。之後到美國讀書,是麥徹根大學的圖書館科學學者。他後來服務於KUCI,美國加州大學IRVINE分校。今日,已經是加大的榮譽退休圖書館學人(librarian emeritus)。他的研究興趣包括美國亞裔族群權益,同志運動,社會抗爭紀錄等等。

因為Fulbright學術交流計劃,2018年Daniel到香港中文大學作訪問學人。大家在一個書展上巧遇認識,因為對社會觀見(國家制度的破敗)和文化興趣(Beat Generation及其文化精神)都很相近,成為好友。

留港期間,Daniel 除接受我為明報寫的專訪外,離港後更在南華早報發表了一篇關於圖書館人的道德守則的文章,指出國際社會在維護圖書館上的普世標準。

退休前,Daniel在圖書館工作之餘,尚在KUCI加州大學IRVINE分校的電台(美國fm88.9)主持自己的時事節目,前後長達三十多年;早年播送過王丹在KUCI的講座、訪問過寫《南京暴行》的作家張純如,近年有拍紀錄片《舉傘》的導演陳耀成等。都可在KUCI的Apple podcast 頻道重溫。Daniel亦有在Medium 網站寫個人專欄,和在blogspot有部落格。

在香港DBS讀書時,Daniel是學校管絃樂團的大提琴手,但因為當年的中美關係,他那把上海製造的提琴無法帶入美國,只好送了給學校。開場的貝多芬奏鳴曲就是Daniel 古典樂章的最愛。

我們都有一位共同喜愛的美國詩人Allen Ginsberg,Daniel更認識Ginsberg本人。詩人過世時,曾嘗試採訪他的好友William Burroughs,可惜錯過了趕去奔喪的小說家柏洛茲。

節目主持人

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