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東協崛起系列報導(一) 台商的必備功課

  • 時間:2016-04-26 16:10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謝佳興
東協崛起系列報導(一) 台商的必備功課
首屆緬甸商品展19、20日在台北世貿一館登場。 (謝佳興 攝)
東協經濟共同體2015年底成立後,成為台商眼中重要的發展基地。台商看好東協廣大的消費市場,也期盼東協區域內免關稅及低廉的生產成本,能為產業再創新的經濟高峰。不過,東協各國經貿資訊及投資法規等議題,都是台商布局之前的必備功課。
『(緬文原音、翻譯)新舊政府在交接這種,憲法我們都還沒有規定,我們覺得說新政府上來,對我們外面的開放會比較多,希望說大家到我們那邊去投資。』這是緬甸商務部司長臘茂戊(Hla Maw Oo)在3月19日首屆緬甸商品展上,對台商的投資邀請。
◎生產成本低、免關稅 極具吸引力
2015年12月底東協經濟共同體正式成立後,東協10國之間貨物可免關稅;服務、人力及技術也可互通有無,加上東協總人口數超過6億,蘊含的商機及市場潛力吸引全球目光。
外貿協會市場拓展處長邱揮立表示,部分東協國家開發較早,如泰國的觀光、文創、時尚產業發達、新加坡及越南與台灣經貿往來密切,還有菲律賓輸出勞工賺取大量外匯,這些國家的消費能力不容忽視。
在生產方面,邱揮立認為,台商在東協生產除了免去關稅問題,還可節省生產成本。隨著中國大陸各項生產優勢逐步減少,東協10國中,近年GDP成長皆在5%以上的印尼,還有較慢開放的緬甸、柬埔寨、寮國,因處於發展階段,土地及勞力成本低廉,是繼大陸及越南之後,台商下一個鎖定的生產基地。除了搶佔東協消費市場,更重要的是,在當地投資生產,將帶動我國機械跟中間財出口。他說:『(原音)台灣出口貿易佔最多的,7成左右的就是機械跟中間財,台商到當地去投資,然後不管是做那邊的市場也好,或者是在那邊加工再出口也好,在那邊投資所帶動的貿易,都遠比我們消費品的出口要大。機械跟中間財大概都在7成左右,消費品其實都在6%到10%左右。』
◎探索東協 雙向互動
由於東協商機可期,貿協持續為台商探索這塊新興區域,光是去年就辦理超過30個東協拓銷活動,帶著台灣廠商造訪當地,了解開放現況、聚焦潛力市場;另一方面,也力邀東協夥伴來台,舉辦經貿展覽做雙向互動,如3月19日舉行的緬甸商品展便是如此。當時經濟部國貿局長楊珍妮在會上期許緬甸,多了解我國產業。她說:『(原音)因此今天的廠商的洽談,除了廠商可以找到他們的代理商之外,我也希望緬甸的廠商,利用這個機會,能夠看一下,拜會一下台灣的這些IC產業、機械產業、農業機械的產業,讓我們的貿易能夠更加的緊密。』
◎耕耘緬甸 最需要的是透明資訊
這場緬甸商品展上,除了有緬甸業者展示當地的初級農產、寶石之外,也有赴緬甸發展多年的台商,在現場展示成果。台商姜亦慧2012年便看好緬甸的農業實力,前往當地布局,代理台緬雙方農產品,但當時在開發緬甸市場時,最大的困難是官方經貿資訊不透明。姜亦慧說:『(原音)我們有很多是公開揭露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產業的發展趨勢、貨貿的量,不管是他的數值等等都有非常高的參考價值,但是在緬甸的話這些東西全部都是要在黑暗之中摸索。這是最大要前進緬甸去做市場開發碰到的阻礙。』
◎布局東協 銷售先行再設廠房
另一家節能燈具業者也同樣看好緬甸,但在策略佈局上,更為謹慎。綠旺科技執行長陳崑哲表示,緬甸位於大陸「一帶一路」計畫中的高鐵線上,地理優勢極具吸引力,但至今未大動作前往布局,主因仍是顧慮東南亞經貿資訊不夠透明,還有各種法規限制。他說:『(原音)因為有一些國家對於外商本身有很多限制,特別是那個經濟才開始要起飛的,他很多限制,比如說你一定要合資、不能佔比較多股份、你一定要買地才能做什麼,這種蠻多的。』
他建議台商,不可貿然前進東南亞,務必要做好事先研究,初步可透過熟人穿針引線,先在當地設立銷售點,站穩腳步後再考慮設置廠房。
東協共同體成立後,不但排除區域內所有關稅障礙,低廉的生產成本及龐大消費市場,在台商眼中更是不容錯過的發展利基,但相關的經貿投資法規、市場探勘甚至風土民情等,都是台商前進東協之前,必須仔細鑽研的課題。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