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芬蘭基本收入實驗 將驗證制度可行性

  • 時間:2017-01-29 05:48
  • 新聞引據:採訪、衛報、Quartz、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 編採譯
芬蘭基本收入實驗 將驗證制度可行性
芬蘭社會福利金(網路圖片)
如果不用工作就能領到基本生活費的話,你還會上班嗎?芬蘭政府從今年1月開始實驗,從全國選出2,000人,按月發放基本收入。這項措施一上路,就成為世界矚目的對象:他們做這個實驗的理由是什麼?不勞而獲的收入究竟會讓人怠惰?還是讓人生活得更有品質呢?
◎芬蘭實驗 盼鼓勵失業者找工作
芬蘭從今年1月1日起進行一項為期2年的社會實驗計畫,由政府按月發放基本生活收入560歐元(約597美元),給2,000名隨機選出、年齡介於25到58歲的失業者,替代原本的社會福利。領取基本收入的人不必報告這筆錢的用途,而且就算找到工作,也可以繼續領這筆錢。政府將挪出約2,000萬歐元預算投入這項方案,而且不會為此另外徵稅。
衛報報導,芬蘭社會保險機構(KELA)認為這項做法可以降低政府赤字、減少貧窮,並刺激就業。KELA認為,現行的失業救濟金制度並不鼓勵失業者找工作,因為他們一旦找到工作,就會失去救濟金。
芬蘭政府的想法是,領取基本收入的人會更願意從事自僱工作、或是臨時工之類原本不考慮的工作,因為他們不會因此失去補助金,反而可以多做多賺。
◎因應科技進步 為失業者留安全網
事實上,芬蘭並不是唯一認真考慮這樣做的國家。參加法國社會黨總統初選的前教育部長阿蒙(Benoit Hamon),在辯論時也主張發放每月750歐元的全民基本收入,並在第一輪投票中獲得了第一名。此外,荷蘭、義大利、加拿大與蘇格蘭等地,都有地方政府準備實驗這個制度。基本收入制已經從異想天開的烏托邦理念,成為一個廣受討論的政策選項。
許多人支持基本收入制的理由,是為了因應科技進步即將造成的失業潮。今年在瑞士達弗斯(Davos)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WEF)上,與會人士就警告,必須嚴肅面對科技進步造成的工作機會減少。例如從計程車到製造業等工作,都可能因為機器人、自動駕駛、人工智慧與3D列印等科技而受到威脅。
據衛報引述,政治經濟學家史紀德斯基(Robert Skidelsky)也指出,「西方世界現有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職位,在技術上有可能在20年內自動化。」史紀德斯基並表示,若能隨著生產力的增長,發放相應的全民基本收入,「將會確保多數人都能分享自動化帶來的好處,而不是只有少數人。」
◎樂觀者稱 社會或可更進步
除了因應失業潮之外,也有人認為,基本收入制還有其他優點。衛報指出,有經濟學者認為,在這個經濟與社會情勢越來越不穩定的時代,全民基本收入可以提供「財政獨立,以及讓個人在工作與休閒、教育與照護之間自由選擇,同時認識到無償工作的巨大價值。」
據數位媒體「石英」(Quartz)引述,支持基本收入制的荷蘭作者布瑞曼(Rutger Bregman)表示,基本收入讓人不必為了維持像樣的生活水準,而把大部分的清醒時間用來工作;布瑞曼並認為,到2030年時,人們甚至可以像經濟學家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預言的一樣,每週工作15小時。
此外,也有人相信基本收入制可以提升勞工權益。「石英」引述哲學學者墨菲(Jason Murphy)指出,實施基本收入就意味著,勞工談判權也將隨之增加。另外,讓經濟上較為脆弱的女性獲得基本收入,也有助於促進性別平等。
◎反對者質疑 財政無法負擔
但也有人反對實行基本收入制度。去年參加公投的瑞士選民當中,就有75%反對基本收入方案。不過這個提案設定的金額較高,主張無條件發給每一位成年人2,500瑞士法郎(約2,500美元)的收入。如此一來,瑞士的社福支出將從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9.4%增加到約三分之一,因此並未獲得政府支持。
在法國方面,阿蒙在社會黨初選提出基本收入的政見後,也遭到黨內對手批評。解放報(Libération)報導,前經濟部長蒙特布赫(Arnaud Montebourg)就批評基本收入制會造成加稅50%;前總理瓦爾斯(Manuel Valls)也暗批說,他「不支持一個施捨或懶散的社會」。
芬蘭政府所提出的方案,也遭到部分人士的批評。反對者指出,這場實驗的範圍太狹窄、不足以得出可靠的結論,而且此舉浪費時間金錢、財政上難以為繼。不過,無論最後的結果如何,芬蘭的實驗都將讓我們得以觀察基本收入制實際的運作情形。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