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外交舞台聚焦提勒森 首度亞洲行受關注

  • 時間:2017-03-21 12:19
  • 新聞引據:採訪、Politico、Guardia、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 編採譯
外交舞台聚焦提勒森 首度亞洲行受關注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右)19日在北京會見到訪的美國國務卿提勒森。習近平說,中美可以成為很好的合作夥伴,也提及應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提勒森表示,美國總統川普有機會訪問中國。(中新社提供)
(圖:中央社)
美國國務卿提勒森(Rex Tillerson)19日結束對日本、南韓和中國大陸的訪問,這是他上任後首度的亞洲之行,而川普政府未來的亞洲政策將如何發展,備受各界關注。
◎提勒森任內首度亞洲行
美國總統川普政府上台後,由國防部長馬提斯(James Mattis)率先在2月走訪東京和首爾,安撫2位盟友並保證川普政府將持續美國數十年來在亞洲的領導;1週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成為首位在白宮和川普會面的外國領袖,而川普則以重申美日同盟的重要性作為回報。儘管有個不錯的開始,不過政治新聞機構Politico認為,提勒森原本應將這股動能持續帶到東北亞,但他卻沒有。在出發前,他就打破傳統並未邀請國務院的新聞媒體上機,只有保守派媒體「獨立新聞評論」的1名記者隨行,不但激怒主跑國務院新聞的國內外記者,沒有必要地傷害與媒體的關係,更放棄對外妥善解釋他此行任務的機會。
此外,提勒森在日本時決定不訪問美國駐東京大使館,可惜了原本單純、傳統,可以藉機感謝駐外官員辛勞的良機。到了下一站首爾,提勒森又因為沒有出席南韓官方晚宴而引發不滿。韓國前鋒日報(Korea Herald)報導,提勒森因為「疲累」縮短了在首爾的外交公開活動。報導還說,提勒森未參加和南韓代理總統黃教安(Hwang Kyo-Ahn)的晚宴,但在日本訪問時卻出席了晚宴。由於沒有美國媒體隨行來修正或確認報導,因此南韓報導的說法廣為流傳,直到隔天美方才提出反駁,提勒森更不滿指控南韓官員為了面子試圖誤導事實。
◎打破傳統未有大陣仗媒體隨行
儘管這些已夠糟了,Politico指出,提勒森在亞洲行的最後一站北京訪問,更帶來具爭議且潛在的傷害。提勒森在和中國大陸外長王毅會面前先主動提到,過去40年來在不對抗、不衝突、互相尊重及總是尋求雙贏的解決方案上,美中建立起非常積極的關係;會後提勒森又說,「藉由對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理解」,引導美中關係這40年來的發展。這些用語幾乎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014年11月和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唔時的說法相同,特別是「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本是北京在描述美中「新型大國關係」概念時使用的措辭,而歐巴馬執政後期已不主動提及「新型大國關係」這個詞彙,美中過去也少見以完全相同的用字來論述這個概念。
毫無意外地,大陸官媒環球時報就指出,提勒森的北京行展現出「前所未見的正面趨勢」,緩和了美方對北韓議題的語氣,以美中關係作為優先於其他棘手議題的當務之急。大陸分析家更將提勒森的言論視為弱化美國在盟邦之間的權威感,並加強了亞洲長久以來對華府終將屈服於中國崛起的關切。Politico認為,川普政府高層官員中缺乏真正的亞洲問題專家,而國防部長馬提斯先前能取得較為成功的亞洲行,部份原因是他傳達了美國新政府政策的持續性,而這可能得利於他數十年來的從政經驗。但糟糕的是,主管外交事務的國務院卻至今仍沒有副國務卿或主管亞洲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在歐巴馬時代這是涵蓋亞洲地區最重要的2個職位。
◎美中政策備受關注
然而,提勒森北京行的主要工作之一是為川習會舖路,所以,川普政府未來仍有機會形塑自己的美中政策。此外,提勒森這次的亞洲行也對北韓議題釋出強硬的訊息,他談到美國過去20年對北韓的外交努力已失敗,並強調不排除對擁有核武的北韓採取軍事行動,警告對北韓的戰略忍耐政策已經告終。
對於這位過去不曾有過從政經驗的國務卿來說,誠如美國國務院代理亞太助卿董雲裳(Susan Thornton)在提勒森行前所說的,川普政府仍在執政「初期」,亞洲政策如何調整與發展仍待後續觀察。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