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歐洲統合60週年 多重危機中摸索出路

  • 時間:2017-03-23 14:07
  • 新聞引據:採訪、法新社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 編採譯
歐洲統合60週年 多重危機中摸索出路
歐洲聯盟各國領袖25日將在羅馬集會,紀念促成歐洲統合的羅馬條約(Treaty of Rome)簽訂60週年。 (圖:歐盟臉書)
歐洲聯盟各國領袖25日將在羅馬集會,紀念促成歐洲統合的羅馬條約(Treaty of Rome)簽訂60週年。法新社評論認為,歐盟正遭遇包括英國脫歐在內的諸多挑戰,形同邁入中年危機,眼前的問題已不再是如何恢復元氣,而是要如何找到方向、生存下去。
◎歐盟未來走向 可能更加鬆散
二次大戰之後,法國與德國帶頭展開歐洲的統合進程、組成歐洲共同體,希望為歐陸帶來和平。然而,歷經60年來的統合,兼具政治與經濟意義的歐盟正式成立後,目前正面臨包括移民、民粹主義與經濟上的諸多挑戰。歐盟不但不如以往團結,更令人擔憂的是,在英國已確定將脫離歐盟之後,英國的脫歐是否將影響歐盟在世界上的地位,甚至是歐盟能否繼續的存在。
卡內基歐洲中心(Carnegie Europe)的訪問學者李納(Stefan Lehne)指出,歐盟面臨的「不只是某一場重大危機,而是許多非常嚴重而複雜的挑戰。」李納說,歐盟未來很可能會改組成一個「更鬆散的聯盟」,而不是歐盟歷次條約所設想的、一個「更緊密的聯盟」。
事實上,歐盟各國領袖這次在羅馬峰會上準備宣揚所謂「多速歐洲」(multi-speed)概念,也就是部份成員國率先推動合作,而部份其他國家在後面跟進。但這個「多速歐洲」的概念,已被部分人士稱是等同於緩慢的解體。
◎經歷多次危機 歐盟整合成就卓著
法新社分析報導,歐盟早年在稱為歐洲經濟共同體的時期,也曾面臨許多危機,但是與現在的危機有所不同。例如,1960年代,法國曾經在戴高樂(General de Gaulle)執政下阻撓歐洲共同體的決策,而戴高樂也一再拒絕英國加入歐洲共同體。接下來,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以及各成員國對於歷次重要條約的複決公投,都曾經對歐洲共同體形成重大挑戰。
但是歐洲共同體成功撐過了冷戰,在正式成立歐洲聯盟後,歐盟在2000年代初期快速擴張,並實現了單一貨幣歐元、以及申根免簽證措施等重大成就。但是因這些整合行動而產生的緊張關係,卻也使得歐盟出現內部分歧。
◎十年內外交迫 未提出社經願景
在最近十年裡,歐盟遭遇的挫折更是接踵而來。在2007至2008年歷經全球金融危機之後,歐盟的經濟成長疲弱不振,失業率也居高不下。歐元區國家的債務危機幾乎迫使希臘脫離歐盟,而德國主張的撙節方案也引來不滿。此外,敘利亞內戰和烏克蘭衝突造成歐盟與俄羅斯緊張關係升高。一連串的伊斯蘭恐怖攻擊行動,更改變了歐洲的安全情勢。
於此同時,主要由敘利亞內戰引發的難民潮,導致2015與2016年高達140萬名難民湧往歐洲尋求庇護,撕破了歐盟表面上的團結,東歐國家就指責,是德國的開放門戶政策導致這波難民潮。
盧森堡大學(Luxembourg University)的艾勒曼(Frederic Allemand)指出,與過去的不同之處在於,歐盟今天面臨的這些危機,是從根本上質疑歐洲統合的意義何在。艾勒曼表示,「和平」顯然還是歐盟的首要訴求,但是除此之外,歐盟並未提出社會與經濟模式的走向。這也讓人難以對歐洲統合的願景產生認同。
◎歧見中尋共識 摸著石頭過河
許多歐盟人士希望,歐盟各國若能團結一致面對英國的脫歐協商,加上法國與德國在大選後情勢明朗,將有助於在2017年底之前促成歐盟各國的意見整合。不過歐洲各國對於往後要優先處理什麼課題,已經顯出歧見。有些國家希望可以優先推動防衛或經濟事務,而其他一些東歐國家則希望減緩整合的速度。
比利時根特大學(University of Ghent)教授沃斯(Hendrik Vos)表示,歐洲的大多數國家,還是會希望保留過去60年來獲得的成果。沃斯認為,歐盟運作的方式就是在摸索中走出困局,雖然這並不是「最有效與最體面的方式。」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