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可讀性高的災防資訊 才能事半功倍

  • 時間:2017-06-09 16:59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蕭照平
可讀性高的災防資訊 才能事半功倍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蕭照平 攝)
雖然政府對天然災害或工廠毒物都有數位資訊以及管理登記,但環保團體認為,在毒物管理部分,政府的公開資訊還不夠貼近民眾需求,公開的資訊反而沒有實用性。環保團體建議,如果政府的災防資訊可以轉化為可讀性高的內容,對於災害防救才會事半功倍。
◎資訊透明公開 災防準備握機先
只要有重大災害發生之虞,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就會根據預報進行開設,以加強跨部會間防救災的資源整合,藉此把災害影響降到最低。
這套機制的關鍵,在於各部會的資訊有效整合。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副主任王怡文以災害情資網以及災害情報站為例,強調資料彙整後,包含氣候、雨量、淹水潛勢都可以一目了然。王怡文說:『(原音)0601豪雨情況,民眾就可以透過這樣的公開網站,去了解大概附近可能會有什麼淹水情形去做相關注意。』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博士劉怡君也說,政府建置的災害潛勢圖不僅提供救災單位參考,一般民眾上網也看得到。劉怡君說:『(原音)有建置一些災害潛勢、災害情資網站,同時也透過中央各部會、縣市政府、鄉鎮區公所把這些資訊傳達給相關的行政單位。』
政府確實透過許多資訊平台或APP協助民眾掌握災情,不只如此,包含化學毒物、空氣品質、水情品質、廢棄物也都有公開的資訊平台。
◎資訊上網 更應切合普羅大眾需求
不過,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曾虹文認為,在公開資訊之前,應該要先想想居民比較適合哪一種呈現方式。曾虹文說:『(原音)居民可能會想知道,這附近工廠有哪些有害物質、毒化物排放量多少,對我健康風險有多少,這部分目前監測系統是看不到的。特別是住在石化業附近的居民,他們會常常聞到的那味道是什麼東西,這件事情在資料系統上也看不到。』
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李翰林,則以2年前,苗栗一起三氧化硫外洩事件為例,他說,三氧化硫具有腐蝕性,這起外洩事件讓遠在1、2公里外的體育生,肺部受到永久性傷害、被迫中斷體育生涯。因此,他認為,從民眾需求出發的資訊,才是資訊公開的重點。李翰林說:『(原音)第一個會有怎樣的災害型態,第二個來源在哪,再來是危險性,發生時,對我有什麼危害,平常我要怎樣預防、要有怎樣的常識,真的發生,我要怎麼知道是真的發生,發生時,我要如何趨避,這幾個問題,政府可能在天災部分做得很完善,但在工業部分做得很貧乏。』
不只希望貼近生活需求,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趙家緯更建議,是不是能把數據變成民眾方便理解的風險指標。趙家緯說:『(原音)有沒有更適合的轉譯指標讓民眾可以更加理解,像是美國已經在發展風險篩選環境指標,這就是篩選層級風險評估的概念,去依照汙染源、汙染量去評估對周遭民眾風險程度為何。』
除了提高資訊可讀性外,他也認為,提升民眾「環境資訊識讀」能力也很重要。
◎庶民資訊較親民 災防事半功倍
確實,不管是天然災害或是工廠的人為疏忽,只要事前做好登錄管理,並且有一套讓民眾可以依循的緊急應變計畫,是很重要的預防工作,此外,更要把生硬的資料轉變成有用的防災資訊,就可以盡量把危害降到最低。
尤其台灣面臨多樣化的災害挑戰,更必須做好預防工作,其中最好的手段就是提供可讀性高的災防資訊,一旦如此,民眾才會對自己的生活環境有更積極的應對作為。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