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讀你文懂你心 數據分析防治心智問題

  • 時間:2018-02-15 05:40
  • 新聞引據:採訪、BBC;科技新報、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 編採譯
讀你文懂你心 數據分析防治心智問題
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AFP)
逢年過節,人們總少不了在社群網站上曬年菜、曬紅包、曬出遊,更有不少人喜歡將日常大小事放上網。但你知道嗎?你張貼的每個訊息,其實都隱含著你的心智健康狀態,究竟貼文中的甚麼內容可以分析出資訊?而這些資訊又會怎麼幫助或影響我們?
◎貼文凸顯心智健康 色調用字是關鍵
拍照、加濾鏡、寫段文字、送出。對許多人而言,這是習以為常的事,但你是否知道,藉由資料探勘(data mining)和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貼文中的每個要素在轉換成大數據之後,便能分析出個人的心智狀態。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研究發現,憂鬱症患者的Instagram貼文會比一般人出現更多藍、灰、黑色調且臉孔較少的照片,這些人通常比較喜歡使用讓影像變黑白的墨水(Inkwell)濾鏡,而不是讓影像變得更明亮的瓦倫西亞(Valencia)濾鏡。
除此之外,文字也能反映出人的心智狀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和佛蒙特大學(University of Vermont)的研究人員在分析近4萬4千則Instagram貼文後建立的計算模型,成功辨認出70%的憂鬱症用戶。而另一個以正負面用詞比例為關鍵預測所依據的計算模型,則能在每10個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患者中辨識出9名患者。對此,佛蒙特大學教授及研究人員之一的丹佛斯(Chris Danforth)指出,這些研究結果顯示,人們在網路上的行為,可以作為診斷和測試的工具。
◎了解你幫助你 統計數據成為救命索
近來在網路上留言後輕生、甚至直播自殺的案例愈來愈多,人們常慨歎若能及早發現,或許就可以阻止憾事的發生,此時相關的數據分析就可以發揮效用。臉書自去年底開始測試,利用人工智慧(AI)偵測有輕生跡象的內容,今年日本推特則在用戶搜尋「自殺」時便會跳出諮詢頁面。
英國廣播公司也報導,微軟研究院(Microsoft Research)的一個團隊,已試著以女性產前及產後初期的推特使用情況為基礎,預測新手母親在行為和情緒上可能產生的極端改變。研究人員並提出想像,若準媽媽未來能在手機上安裝這種預測模型,就可以透過app收到「產後憂鬱症風險指數」,並取得相關資訊和更多立即性幫助。透過各種努力掌握時機,數據不再只是冰冷數字,而是成為有用的救命索。
◎大數據非萬用靈藥 隱私問題再思考
雖然這種判別技術似乎帶來美好的前景,但藉由大數據分析心智健康並非萬無一失,甚至還需要進一步的謹慎評估。
以技術層面而言,「雜訊資料」(noisy data)可能會造成系統誤判,將正常的用戶辨認為精神病患者。另外,大數據自大(Big Data Hubris)是另一個問題,也就是說,若將大數據當作傳統數據收集和分析的替代品,而不是作為傳統數據的補充,結果就可能會產生巨大偏誤,正如2013年谷歌(Google)的流感預測趨勢(Google Flu Trends),就嚴重高估流感的高峰。
英國廣播公司的報導也指出,許多人也擔憂隱私問題,試想若每個人都能看見他人的心智健康數位軌跡,精神病患者有可能會成為製藥公司的目標,或是面臨雇主及保險公司的歧視。此外,由於一些研究計畫並未受到嚴厲的臨床試驗道德監督,造成使用者對自身資料被探勘渾然不覺。正如隱私和網路倫理學者齊默(Michael Zimmer)所提醒的,即使有人在社群網路上提供了個人資訊,也不代表其他人就可以擷取這些資訊並公諸於世。
或許有些人因為目前仍存有疑慮而並未支持這項數據分析發展,但即使未來問題獲得解決,我們仍不能只仰賴科技,而忽略對人的關懷,多看一眼、多想一點,不必等機器分析,人人都可以成為別人的幫助。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