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一帶一路獨厚中國企業 歐盟批違反自由貿易

  • 時間:2018-04-24 11:55
  • 新聞引據:中央社、大紀元、中央社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 編採譯
一帶一路獨厚中國企業 歐盟批違反自由貿易
一帶一路橫跨亞非歐路線圖(達志影像)
中國以「一帶一路」為名在各國推動基礎建設,但發包過程中卻獨厚中國企業,引發歐洲聯盟國家不滿。歐盟駐中國大使日前更發表報告,批評「一帶一路」違反自由貿易原則,分化歐洲國家,呼籲歐洲國家必須提出對策。
◎一帶一路 大規模的經濟外交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OBOR)計畫,這個號稱涵蓋全球三分之二人口、佔三成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倡議,是希望透過絲綢之路經濟帶(Silk Road Economic Belt)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Maritime Silk Road),把中國與非洲、中東連通,藉由經濟合作帶動全區發展。
習近平去年5月14日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宣布,「一帶一路」最終投資將達1兆美元,是全球史上單一國家發起的最大規模的海外投資行動,也將成為繼美國主導重建二戰後歐洲的「馬歇爾計畫」之後,規模最大的經濟外交項目。
儘管中國宣稱,「一帶一路」各國平等參與,沒有一國獨大和黑箱操作。但從歐洲角度來看,中國實際上是藉由「一帶一路」推行新的國際秩序。
◎中國主導國際新秩序 歐洲多國拒背書
一位未透露姓名的歐洲外交官告訴「德新社」(DPA)說,有意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得先簽署諒解備忘錄,至今已有東歐在內的80多國簽署。表面看來,「一帶一路」的備忘錄文件無關緊要,實際上則具重大象徵意義。
這位外交官指出,這份文件包括許多中方典型的用語,例如提到「尊重核心利益」,指的是中國對東海、南海和台灣的主權宣示。「務實合作」意即不碰中國人權問題;「互相支持」指的是當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批評中國的人權問題時,簽署的國家該如何應對。
這名外交官直言:「簽了等於聽從中國主導的國際秩序。」
◎獨厚中國企業 分化歐盟
德國「商報」(Handelsblatt)在4月中報導,除了匈牙利之外,歐盟28個國家中的27國駐北京大使聯合撰寫一份報告,譴責北京的「一帶一路」,藐視國際透明度規範,與歐盟貿易自由化背道而馳,阻礙自由貿易,使獲得補助的中國企業處於有利地位,並藉此分化歐盟。
歐盟一名資深外交官表示,雖然歐盟不應拒絕與中國合作,但應堅持歐盟立場。在授予公共合約時,中國公司不應該享受特殊對待,必須考慮所有參與國的利益。
27國的大使警告,如果不施壓中國,迫使其遵守歐洲的公共採購透明度原則以及環境和社會準則,那麼,歐洲公司可能無法與中國進行良好的合作。
歐盟官員表示,中國正加強與個別成員國的關係,試圖分裂歐盟。跡象顯示,匈牙利和希臘等依賴中國投資的國家最容易受到壓力。這種雙邊結構帶來了權利不平等分配,使中國能夠從中得利。
報導指出,中國宣稱不玩弄「自利的地緣政治遊戲」,但至今未提供確切資訊,說明哪些外國公司直接受益於中國的發展項目。
◎民主與獨裁之爭 西方應有對策
就如德國前外交部長嘉布瑞爾(Sigmar Gabriel)今年2月在慕尼黑安全會議時所說的,中國正透過「一帶一路」影響世界。他說,中國是目前唯一擁有、而且堅定實現全球性地緣政治戰略目標的國家,藉著「一帶一路」打造有別於西方自由、民主與人權價值的制度。自由世界的秩序正在崩解,西方各國應該提出對策。
嘉布瑞爾也警告歐洲被分化的危險,他說,歐盟的團結正被俄羅斯和中國的「棒子和紅蘿蔔」策略破壞,面對中國的銀彈攻勢,歐洲應主動投資東歐、中亞和非洲。
嘉布瑞爾說,在現在這個比冷戰年代還複雜許多的世界中,民主與獨裁的制度之爭再度浮上檯面,歐洲是否有勇氣迎接挑戰,將決定「亞洲世紀」是否真的到來。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