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透視2018/「韓流」突起 吹出什麼風潮?

  • 時間:2018-11-01 12:05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歐陽夢萍
透視2018/「韓流」突起 吹出什麼風潮?
非傳統的宣傳手法加上非傳統政治人物的言談,讓韓國瑜從氣流逐漸形成一股旋風。(圖片來源: Jasonchao88,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

在年底9合1選舉中,韓國瑜儼然是最受關注的焦點,這股「韓流」究竟會翻天覆地?還是會風過無痕?從4年前的柯文哲,到現在的韓國瑜,台灣的選舉文化是否已漸漸換了新裝?選民的思維是否也悄悄轉了方向?都是在這次選戰勝負之外,值得觀察的趨勢。

年底9合1選戰進入倒數,各候選人開始全力衝刺,在這場硝煙四起的選戰中,究竟有哪些因素拉扯著民意的走向、推移著版圖的分合?

國民黨在5月決定提名初選中勝出的韓國瑜,高雄市向來是民進黨的優勢選區,面對這個空降而來的戰將,只當作是另一個選戰中的砲灰,民進黨候選人陳其邁也低調面對這場選舉,以期年底能毫無意外的入主高雄市政府,沒想到,韓國瑜接連丟出「又老又窮」、「北漂」等議題,引發爭議,卻也為他點開了聚光燈,之後,韓國瑜2016年在市議會舌戰台北市議員王世堅的影片在網路上廣為流傳,至今點閱率已破800萬,加上與網紅「館長」對談的直播、理髮直播,非傳統的宣傳手法加上非傳統政治人物的言談,讓韓國瑜從氣流逐漸形成一股旋風。

藍盼起樂隊花車效果 「選舉就是那股勢」

距離年底投票已不到1個月,韓國瑜的這股氣勢不僅點燃高雄市長選舉的戰火,成為六都中最受矚目的一戰,國民黨也希望借他的高人氣帶領全黨往前衝。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黃子哲便指出,選戰倒數,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如何在兼顧高雄選情及時間調配下,讓韓國瑜四處輔選。

至於這股韓國瑜旋風是否能落實為「效應」,黃子哲坦言,國民黨歷經2014年縣市長選舉及2016年總統大選後,全黨瀰漫失敗主義,支持者也出現「沉默螺旋」效應,韓國瑜帶動的是「勢」,希望能產生「樂隊花車」效果,提高藍軍的投票率,但這股「勢」是否都能化為選票,還得看候選人本身。黃子哲:『(原音)過去國民黨在上次選舉或2014選舉,我們失敗很大的部分是因為藍軍根本就不願意出來投票,這次韓國瑜的現象可以外溢到其他縣市,就是說他的投票的意願會比較提升,有時選舉就是一個勢,整體氣勢提升,而增加他們願意投給國民黨黨籍候選人的機會。至於那個票是不是真的投下去,還有很多因素,包含個別候選人的特質、條件等等,我覺得整體而言有幫助,各個候選人可以受益多少,可能程度不一。』

韓流席捲全台? 「沒那麼誇張啦」

民進黨組織部主任李政毅也認為,韓國瑜在高雄崛起,確實讓藍軍士氣大振,但相對的,綠軍支持者也會因此產生危機感,因而提高了投票及拉票的動機,這些都會連動,所以民進黨目前仍按照既定的選戰節奏走。

至於韓國瑜能否像台北市長柯文哲在2014年縣市長選舉中於全台造成外溢效果,李政毅說他到目前還看不到。李政毅:『(原音)我是看不到啦,我個人認為它沒有形容的那麼誇張啦。你要說那個外溢效果,就是它應該是一個全面性的選票的帶動,若以2014年的公民力量跟白色力量,它可能從北到南都是會讓某些人他本來不投票的,你看2014年就是有很多年輕人返鄉這樣一個集體性的政治行為,這次看起來,假設它是一個很有效的外溢效果的話,其實應該台南或者是屏東也會受到相對的影響才對,可是現在看起來好像沒有那麼全面。』

學者:北漂是假議題 是否弄假成真待觀察

許多人將韓國瑜與4年前的柯文哲效應拿來比較,在學者眼中,兩者還是有本質上的差異。

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沈有忠便認為,這次的「韓國瑜現象」比較像是媒體推波助瀾、炒作出來。他指出,韓國瑜雖然不是典型的政治人物,但畢竟還是代表政黨參選,親藍媒體對其大量且正向報導;4年前的柯文哲則沒有在傳統媒體受到類似待遇,而是透過網路、青年力量崛起。

而韓國瑜受到青年關注的「北漂」議題,沈有忠指出,年輕人選擇到收入較高、有更多工作機會的地方,是必然的現象。他認為這是個假議題,但投射了年輕人對於現世的不滿以及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至於最後會不會「弄假成真」,具體轉化成選票,還值得進一步觀察。沈有忠:『(原音)北漂基本上這個議題為什麼會這麼紅,我也覺得是在網路上面被帶起來的一個風向。你說會不會吸引到年輕人?還是會,但是就是年輕人對於現世不滿,或是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性,這是必然或者說這是一個整體的現象,但是它順著這個北漂發洩出來,所以它本來就有那個引爆點,北漂可能只是提供了一個引信,但是我個人會認為這個引信是個假的議題。』

從4年前的柯文哲,到現在的韓國瑜,即使本質上有差異,卻都在選戰過程中出現類似的「風潮」,沈有忠認為,這是民主國家正面臨的一種整體現象,就是非典型政治人物若對既有體制或主流政治人物抱持較有敵意的姿態,就會比較受到選民歡迎,不只在台灣,在全球都是如此。他並認為,不管是柯文哲或是韓國瑜,大量使用網路帶風向或製造議題的方式,在未來選舉中也將會是個趨勢。

塑造候選人政治魅力 吸引選民追隨

文化大學廣告學系專任教授兼系主任鈕則勳則從行銷的角度分析「韓國瑜現象」。就「產品」本身來看,他認為柯文哲及韓國瑜都是「我口說我心」的直白個性,與大部分的傳統政治人物有明顯區隔,網友對於「政治素人」或「類似政治素人」比較有興趣。

就行銷的策略來說,鈕則勳指出,由於韓國瑜的性格較能引起網友共鳴,網路上便開始討論,當他開始「加碼」操作,包括與網紅「館長」直播、理髮直播等,便讓他的話題性更強,並進一步吸引傳統媒體加入報導,在聲量形成後,便具備議題設定的能力,帶起「羊群效應」。鈕則勳:『(原音)不管是網路上的新聞或是傳統電視台的新聞都是韓國瑜的新聞的時候,這時候韓國瑜成為一種風潮、成為一種Style的時候,你如果不懂韓國瑜、你如果不知道韓國瑜的話,你就整個Low掉了,所以會激起一般沒有對韓國瑜很注意的這些人的注意,這個時候羊群效應、也就是從眾效應就出現了。羊群效應開始出現之後,越來越多人認識韓國瑜、喜歡韓國瑜,投票可能給他的機會也就增加了。』

鈕則勳指出,選民投票行為向來是感性大於理性,因此,在單一選區中,尤其是首長型選舉,政治魅力一直都是最重要,如果一個候選人有政治魅力、有話題性,不但能吸引媒體報導,也會讓選民有興趣了解他的政見。他認為,以未來選舉的趨勢,候選人必須要有清楚的形象定位,若政治魅力越強,政治能量就會越強。

【系列專題】
透視2018/改革兩面刃 民進黨選情有得有失
透視2018/母雞是票房保證?「牛肉」更能為聯合競選加分
透視2018/「裂痕」衝擊選情?脫黨實力見真章
透視2018/假新聞亂選舉 及時澄清與有效回擊是關鍵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