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成大首創水質優化科技 美澳菲泰爭相合作

  • 時間:2019-02-20 11:51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楊文君
成大首創水質優化科技 美澳菲泰爭相合作
成大首創「整合有害藻類快速監測技術」與「水源水廠處理技術」。(楊文君攝)

台灣公共給水有60%以上仰賴水庫供給,但水庫優養化常導致藍綠菌藻華以及伴生的毒素與臭味問題,如何評估菌種的數量、進而投下適量的化學藥劑是關鍵。科技部今天(20日)指出,成功大學教授林財富及其研究團隊首創「整合有害藻類快速監測技術」與「水源水廠處理技術」,較傳統檢測技術快30倍。近年陸續輸出至美國、澳洲、菲律賓、泰國,甚至在菲律賓成立「台菲聯合水質研究中心」,協助解決飲用水問題。

研究人員將含有引子、探針及氨基酸單元的試劑滴入試管中,再放入聚合酶連鎖反應儀(Real-time PCR),就能快速評估水體中有害藍綠菌數量。

成功大學教授林財富指出,台灣公共給水有60%以上仰賴水庫供給,受限於集水區管理困難度大,水庫優養化常導致藍綠菌藻華以及伴生的毒素與臭味問題,但只要知道菌種的數量,就能投下適量的化學藥劑,增進用水安全的保障。林財富說:『(原音)以往你可能看到藻類存在,有時候沒有毒素,就不用施加那麼多藥劑,但有時候你搞不好是低估它的毒素,添加太少藥劑,所以這個部分前面有把握了,後面就可以來施加。』

成大將相關儀器與設備放置於移動監測車,並在全台29座水庫巡迴檢測。(成大提供)

因此,他們首創「整合有害藻類快速監測技術」與「水源水廠處理技術」,將相關儀器與設備放置於移動監測車,並在全台29座水庫巡迴檢測,目前已進行超過500次應用;若與傳統技術相比,檢測時間快了30倍。林財富說:『(原音)傳統的話,一個樣品大概要1小時,30個樣品,可能要30個小時,這個技術大概30個樣品只要3小時,90個樣品也是3小時。』

林財富也指出,這項技術近年陸續輸出至美國、澳洲、菲律賓、泰國,甚至在菲律賓成立「台菲聯合水質研究中心」,協助解決飲用水問題。後續還能延伸應用於水回收廠、地下水污染場址、污水處理廠、水產養殖等場域。

移動監測車內部。(成大提供)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