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十一最後期限前香港能否回歸平靜?學者:北京已做好準備

  • 時間:2019-08-26 21:15
  • 新聞引據:、美國之音
  • 撰稿編輯:蕭咏詩
十一最後期限前香港能否回歸平靜?學者:北京已做好準備
8月25日,港警驅散「反送中」示威者所使用武力進一步升級。(RTI)

香港反對修訂逃犯條例引起的抗爭運動持續延燒,經歷了一個星期的平靜,周末兩天又再爆發警民衝突,昨晚(25日)香港警察首次開槍示警。國際各界關注北京如果收拾局面,學者認為北京已經做好了各種準備,最壞的情況就是武力鎮壓,等平定下來後控制香港的自由空間,同時將改善民生再創繁榮穩定,不過部分香港人對追求民主自由的決心仍然會存在。

中國會如何解決香港危機?

香港建制派立法會議員田北辰20日表示,10月1日是中共建政70周年,這將會是處理香港問題的「最後期限」,所有抗爭行為必須在此之前平息。

根據美國之音報導,人權組織「公民力量」創辦人楊建利也同意了這個說法。他認為未來一個月非常關鍵,十一對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具重要性,這是他就任以來第一個帶有十年紀念的國慶,他會希望這個日子是輝煌、祥和的,香港問題肯定是心頭大患。

楊建利表示,北京已經做好了武力鎮壓的準備,他強調雖然這不是最佳的選擇,但像武警集結在深圳邊境等跡象都說明了,北京做好了各種準備。他指出,北京在政治上不想讓步,香港的抗議活動則持續進行,這樣就走入了一個僵局,「十一大限」又步步逼近,北京在這個時候需要創造一些暴力,這樣才有理由施行所謂的法律給的權利,進行暴力鎮壓。而這個鎮壓不一定是六四的方式,武裝鎮暴警察加上香港警察和駐軍部隊,相信他們的武力就足以控制香港,「我覺得他們已經做好了這種準備」。

楊建利又指,北京正在運用各種手段,而這些手段有時外界是看不到的,例如限制供應香港抗爭者使用的各種物資,還有地鐵停運等等,讓抗爭規模逐漸減低。同時在政治上也不作出讓步,不斷讓你感到疲乏,也引起其他人反感,這是北京所期待的。

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李華球對於出兵的可能性比較保守,他表示,會不會出兵要看這幾天有沒有大型示威抗爭活動,同時這個大型抗爭示威真正形成了恐怖主義這樣的一個動作的話,那出兵的可能性才會高。假設真的出兵了,那便會定調為內亂,屆時會告知國際不要干預中國內部事務。

李華球指出,即使中共解決了香港的動亂,能否解決香港人民反撲的浪潮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香港人的祖國意識淡薄,這段時間也讓北京感受到香港人追求民主、人權、自由的決心。他表示,北京出動武力來解決的話,會激發香港人的不認同感,非理性的行動不可能完全停止。

這次的危機會否把香港推向深淵?

楊建利認為,香港現在的抗爭及香港政府和北京的回應,是一個大棋局。如果能夠控制香港的自由空間,阻止抗議活動繼續的話,相信下一步將是改善民生,創造各種繁榮,就像中國在六四以後做的一樣;但另一方面,香港的抗爭者是不會放棄的,他們的決心已經向世界表現了出來,香港不像中國,處處都遭到黨組織的控制,所以香港的抗爭活動不會因此停下來。

楊建利表示,這段時間中共高層對香港問題基本上不表態,他們都希望這件事情最後交到習近平手中,相信很多人不喜歡他,希望香港的事情最後給習帶來權力上的不穩定。他說,只要香港的民眾堅持抗爭,給北京製造壓力,加上貿易戰等因素,長期下去很有可能在北京的高層政治鬥爭中,創造一定的機會。不過很難講香港最後是否會失去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但為了保住政權,犧牲香港是可以的,北京也做好了準備,用上海深圳來替代香港的地位。

李華球則認為香港不太可能被取代,而且香港人不會放過他們追求民主的意願,有一部分的香港人不怕苦也不怕死,中國必須要去除對民主的害怕,如果不去除這個概念,許多北京和大陸的專家將對香港做出錯誤的判斷,造成政策決定的錯誤。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