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捧著國族主義神主牌 讓中共縱使面對泛民派大勝 也不會讓步

  • 時間:2019-11-25 15:40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劉哲
捧著國族主義神主牌 讓中共縱使面對泛民派大勝 也不會讓步
民主派共取得 388 席,較 2015 年大增 263 席;建制派則僅得 59 席,狂瀉 240 席。圖:取材自立場新聞粉專

香港第六屆區議會選舉於11月24日舉行,投票率高達71%,創下1997年以來新高,計有逾280萬人參與投票。在持續對立的時局下,以泛民主派為主的非建制派取得壓倒性勝利。截至11月25日下午1時,在全港十八區總計452個議席中,非建制派取得388席,較上屆增加263席,除了離島區之外,取得其它17區區議會控制權;親政府的建制派則慘敗,僅取得59席。得票方面,非建制派總票數約167萬票,建制派為120萬票。

泛民獲勝 動盪衝突仍將持續

在諸多指標選區中,曾於2014年領導佔中運動的岑敖暉、香港中文大學前學生會會長張秀賢、香港理工大學校董會學生代表李傲然、民間人權陣線召集人岑子杰、代替黃之鋒參選的林浩波等一大批社運人士成功擊敗對手晉身區議員行列。

1997年以來由建制派主導香港區議會的格局被徹底打破,其直接影響是,特首選舉委員會中由區議員互選產生的117席選委席位,將被民主派取得,足以影響下屆特首選情。對泛民主派及其支持者而言,選舉結果向港府和北京發出了清晰的信號:港人要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警方執法、實行特首及立法會議員的雙普選。但筆者認為,香港政局並不會在短期內因選舉結果出爐而有所改變,其動蕩衝突狀態反而會持續得更加久遠。


香港政局並不會在短期內有所改變,其動蕩衝突狀態反而會持續得更加久遠。(RTI資料照/詹婉如攝)

北京與香港保持微妙距離 但不會對基本原則讓步

從根本上看,北京絕不會因區選結果而做出任何原則性讓步。中國政府的一個重要合法性來源便是國族主義。中國近現代國族史敘事認為,東西列強百多年來的侵略和壓迫造就了中國人對國族和領土的執著;歷屆中國政府——從北洋、到國民政府直至今日的中共,均延續了這種國族至上的反帝話語。在反帝論述下,香港被割讓予英國成為近代中國遭受侵略的符號;港人今日的街頭抗議被視為是外部勢力支持下的「反中亂港」和「支持港獨」。這種觀念已內化為中國官方甚至諸多民眾的基本價值。北京方面絕無可能因非建制派區選獲勝而放棄自身在香港事務上的主導權。一如2000年和2016年偏向本土的民進黨取得台灣執政權一樣,北京並未因此放棄對「一中」原則的堅持,反而不斷強化。香港已是中國下轄的特區,因為區選結果而修正自身具有歷史脈絡和現實執政合法性考量的基本原則,這對北京而言是不可想像的。任何原則性的讓步,不僅不合乎北京一以貫之的管治思維,更可能引起中國社會甚至體制內部的震蕩,這是任何領導人所不願意看到的。

從技術上看,北京領導人、港澳事務主管機關以及官媒不斷就香港問題表達立場,整體上被外界解讀為「強硬」。但筆者認為,上述表態總體上仍以「支持港府、警隊、司法機構止暴制亂」為基調,顯現北京方面希望與香港當前事態保持一個微妙的距離,且期待以香港自身的機制去平息時局。因此,在未來可預計的一段時間內,香港社會內部的張力將會持續:港府一方面要面對區議會選舉的「最新民意」;另一方面要持續推行「止暴制亂」的施政方針,二者之間的衝突必然會令政局持續處於動蕩之中。

建制派動向待關注


親政府的建制派慘敗。(取材自立場新聞粉專)

此外,建制派的走向也極為引人注目。建制派諸政黨固然接受了敗選的事實,但卻又眾口一詞指責「選舉在非常狀態下舉行、暴力不斷、受到不公平對待」,認為民意「被扭曲」。建制派未來究竟是積極回應民意以迫使港府向示威民眾和泛民讓步、還是繼續扮演港府政策的先鋒護航角色,亦將深刻影響局勢未來的發展。

綜而言之,香港局勢短期內難以回復平靜。

本文作者:劉哲(香港專欄評論作家)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