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衛福部明訂三原則防疫 百業可各自依風險高低採用

  • 時間:2020-05-25 10:53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吳琍君
衛福部明訂三原則防疫 百業可各自依風險高低採用
衛福部常次薛瑞元今天(25日)赴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進行專案報告並備詢。(吳琍君攝)

台灣防疫成功,國內百業也逐漸恢復正常,但是不同場合的防疫標準卻寬嚴不一,遭外界疑究,究竟要如何展開防疫新生活?對此,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薛瑞元今天(25日)在立法院答詢時,明確指出三原則,包括維持社交距離、間隔及戴口罩,各行各業可以各自依據風險高低,三原則全部採用,或取其一、二來辦理。

立法委員蘇巧慧25日在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質詢衛福部常次薛瑞元時指出,國內百業逐漸復甦,但不同場合的防疫標準卻寬嚴不一。以職棒為例,就是戶外場域、上限2千人、實名制、全程須戴口罩、並採梅花座、有限度開放飲食;但藝文活動卻是無論室內有多少座位,最多只能賣50%,且須實名制、全程戴口罩、梅花座、不得飲食;公車及捷運則是密閉室內,無人數限制、沒有梅花座、也沒有實名制,但要全程戴口罩,且不能飲食;但餐廳、夜市卻是開放飲食、人數無限制、也沒有實名制及梅花座,且不用全程戴口罩。質疑究竟防疫新生活的標準是甚麼?

對此,薛瑞元明確指出三原則,並強調,各行各業可各自依據風險高低,三原則全部遵循,或採其一、二原則來辦理。他說:『(原音)第一個原則就是維持社交距離,第二個就是戴口罩,那第三個是有一個間隔。那要在各種場合,這3個怎麼樣去用?這3個裡面,取其中一個,那個是最基礎的管理方式;那當然如果說要更安全的,就是3個選2個,或者是3個統統來做。那所以,在這樣子的原則之下,各行各業可以自己去想,你的這些活動屬於風險比較高或比較低,那去設計這個安全防疫的一個措施。』

薛瑞元進一步指出,某些場合人與人互動的頻率較高,或接觸時間較長,就需要採用比較安全嚴格的方法;此外,是否實名制,也要以萬一發生事情的時候,能不能聯絡追縱到當事人為原則。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