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不打不成器」已過時? 兒盟調查:仍有6成民眾不贊成「零體罰」

  • 時間:2020-11-16 16:54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劉品希
「不打不成器」已過時? 兒盟調查:仍有6成民眾不贊成「零體罰」
兒福聯盟16日公布「被家長體罰經驗與認知調查」,並邀來三組網路名人分享育兒經驗。(劉品希 攝)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今天(16日)公布的調查顯示,將近9成的民眾兒時都有被家長打罵管教的經驗,雖然現今社會及教育風氣已不再是過去威權、打罵為主流的管教方式,但多數民眾仍偏向支持體罰,有4成的人認為體罰小孩是教育過程中必要的手段,更有6成民眾不贊成「零體罰」。

「不打不成器」、「棒下出孝子」,在華人傳統教養觀念的影響下,「體罰」似乎是民眾童年的共同記憶。兒童福利聯盟16日公布一份針對18歲以上成人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87%的民眾都有童年被打的經驗,其中超過6成曾被打到紅腫、瘀青,逾半曾有被罰跪、半蹲等體罰經驗,也有43%的人被父母用言語恐嚇威脅或辱罵。

調查也發現,72%曾被體罰的人,長大後仍會反覆回想過往經驗,32%的人在回想時會有強烈的情緒或反應,甚至26%的人會做有關被體罰的惡夢。此外,有26%被體罰過的民眾表示和家人關係不佳,14%的人至今都無法諒解;而童年時期經常被嚴重打罵的人,長大後認為「自己是無用的人」的比例也高於其他人。

台灣經過長年倡議兒童人權,社會大眾漸漸正視體罰對孩童有害,不過,出乎意料的是,根據兒盟這次的調查,仍有6成以上的民眾不贊成「零體罰」的管教方式。兒盟執行長白麗芳說:『(原音)直接就說體罰覺得是養育過程中必要的條件,這個大概4成,所以這個脈絡一直在整份的研究裡面,所以有6成是不支持零體罰的,所以當我們在講零體罰這件事,我們就要面對其實有6成的民眾,不只是家長,會覺得說可能是沒辦法的。』

調查發現,民眾對「體罰」一詞的定義存有很大歧異,像是當眾羞辱、罰不准吃飯、未造成受傷的打身體、罰站、罰寫、罰做家事等,許多民眾並不認為屬於體罰的一環。兒盟認為父母多以「管教」之名,過度體罰,當家長管教孩子時,應仔細思考教育目的及效果,否則會有更多孩子處在身心創傷中,期待每個家庭都能從家內教養方式著手,建立不打不罵的正向教養風氣。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