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中國社交網路上的女權運動生態

  • 時間:2020-12-15 17:50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中國社交網路上的女權運動生態
國家權力不僅對性別議題不作為,反而積極地消除提供女權論述的個人、平台和組織,輕則刪帖限流,重則炸號人身威脅。 (Unsplash)
前言:隨著女權主義社群在中國社交網路不斷擴張,網路環境中的女權社群構成以及輿論生態到達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複雜性。本文章將從一個深耕女權社群多年和女權運動組織者的角度,來呈現目前中國網路女權生態的特點以及分析其存在的原因,以及作為運動中人,應當如何去理解和處理現今存在的問題,以便更好地推動女權運動的發展。


當下中國網路空間中的女權主義生態不可謂不複雜,從積極的方面來看,認同為女權主義者的人、關注女權議題的人和女權議題的討論熱度都是在大眾層面不曾有過的規模,與此同時,由於外部凶險的環境,各種因素影響之下,當今的網路女權社區同樣也面臨著許多危機。

社群的擴大意味著社群人口組成的複雜化,不同於以往更加具有共識的小圈子生態,對許多女權社群來說,女權主義只是其認同或關心的一部分,而其中許多人,同樣認同著主流價值觀中比如民族主義、愛國主義、排外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等的各式價值,導致群體之間或者全體內部存在許多意識上的割裂。會出現比如認同女權主義價值的人會攻擊其他個人有分裂傾向,是「境外勢力」與西方反中國力量相勾結或者被資助,也有反穆斯林者稱某些女權主義者為「清真女權」,恐同者認同女權主義的同時歧視同性戀群體等,群體內外的矛盾都在進一步增加。

另外社群內外的討論主要以情緒化的表達為主,充滿了許多極端化甚至暴力化的言行,網路暴力成為愈發常用手段。許多女權主義者會以具攻擊性的語言與外部進行對話,當然這種對話很快成為相互攻訐而非辯論;群體內部也形成了許多分層,許多女權主義者對於已婚、已育女性、女同性戀者等存在非常多的攻擊和敵意。割裂在進一步擴大。

除此以外,女權話題討論的本身更加單薄,對女權的論述和女權知識的提供十分缺失。許多人更加專注於立場和態度的表明,相互攻擊取代了理性探討,站隊代替了思考,對女權主義的理解始終停留在淺層,讓更加複雜、更不具二元性的話題的討論變得十分困難。像代孕、婚姻等需要抽絲剝繭去分析的話題在很多時候成為了許多人站隊的標尺,而議題本身的討論始終停留在表面。


由於看不到制度性改變的可能性,失望和憤怒就此累積;公共話題討論空間不斷被緊縮,也帶來無力感和不安全感。 (Jamie Coupaud/Unsplash)

要理解為什麼會形成目前這樣的女權生態,首先要去理解的是這些女權主義者情緒化的來源,這些情緒是如何形成的。基於大規模的集體憤怒產生的行動會是很有爆發力的,許多女權行動者本身也是運用情緒找到了更多行動動力,但是當致力於改變的行動被打壓、行動者被打壓、議題被打壓、行動成為稀缺品的情況下,許多人只能選擇語言成為情緒發洩的出口來代替行動。女權主義者極端化、暴力化的言行其實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看不到制度性改變的可能性帶來的失望和憤怒,以及對於公共空間不斷被剝奪、公共話題討論空間不斷被緊縮帶來的無力感和不安全感的結果。

與體制積極合謀的,是網路上男權份子對於女權主義的反撲,在女權運動還不成氣候的情況下,男權社會會通過選擇性無視來不處理,當女權運動在擴張,許多男權份子在面臨著強大的危機感和恐懼感的情況下,會選擇以各種方式加重對女權主義的污名,公權力對於輿論的引導也同時與男權份子們不謀而合。這樣的污名與反污名的爭論無疑會延遲女權運動議程的推進,讓更多人把精力消耗在常常是來回拉扯、不具辯論性的拉扯當中。

國家權力在其中不僅僅是面對性別議題不作為,導致中國女性與公權力張力的增加,還是負面作為的積極踐行者,除了在政策、法律方面對於女性的壓迫,體制本身也不會提供任何與性別相關的知識,反而積極地消除提供女權論述的個人、平台和組織,輕則刪帖限流,重則炸號人身威脅,驅除理性討論的聲音;媒體在其中也沒能扮演提供事實的責任,導致事實缺失,真相無處可循,許多人的觀點就在事實缺失、信息錯位的基礎上形成,對女權討論的深度就很難推進。

然而,面對這樣複雜的困境,應當如何理解?怎麼去思考應對方式?其實,運動的擴大必然帶來的是社群結構屬性的多元,女權主義者並非生活在真空當中,大量的女權主義者必然帶來的是在主流世界中的各式價值觀。中國女權運動從90年代的精英小圈層、大眾無法觸及到的生態,再到2010年後女權主義終於進入更多人視野,但是主要的女權相關的行動和討論還是小部分核心女權行動者發起,再到如今大規模的、普遍性極高的、自發草根的野蠻生長狀態,始終是打破了原本的圈層,女權主義者人數在增加,女權話題討論更加頻繁和更受關注,更多人會自發討論女權議題。


如今,女權話題討論更加頻繁和受關注,更多人會自發討論女權議題。(資料照/FEMINIST VOICES)

人口基數的增加會導致專注於制度改變、倡導和大規模動員的行動主義的女權主義比例的下降,但是行動主義仍舊在中國女權運動生態當中有其尤為重要的作用,甚至在如今缺少出口、缺少改變工具的環境下,行動主義變得尤其重要。行動主義的女權主義仍然顯示了其巨大的潛力和號召力,所以在2020年疫情肆虐的情況下,仍舊出現了疫情當中對女性群體的關注和聲援的行動,出現了6.5萬人參與的大型連署,也出現了近期為了聲援因為家暴被虐待致死的女性而組織的4.5萬人的連署行動,這些行動都顯示了即便環境險惡,依然有行動的空間,女權議題依然具有十分強的破壞力。正是由於女權社群的擴張、女權議題的強大熱度,才讓這樣的動員得以實現。

面對女權社群的割裂和複雜生態,作為關注和參與中國女權運動的人來說,應當做的,也許是超越以往非團結即割裂的二元視角,在專注於自身所深耕的議題和社群本身,尋求可能的合作方式,不寄希望於女權社群實現所謂的大團結,但是又聯合可以聯合的力量去攻破專門的特定的目標,保持運動方式的靈活性,才能適應運動生態的多變。

注:本文參考了播客節目《有點田園》 節目中《超越割裂與團結—從網絡生態看當下的女權》這一期節目當中的內容和觀點。

 延伸閱讀 
中國青年女權運動第一個行動與第一炮(上)
中國Metoo運動(一)「我可以騷,你不可擾」2018年前中國反性騷擾運動的案例和意義
「 女權五姐妹 」事件:中國女權青年運動的轉捩點

作者》王青松  中國女權運動行動者,中國#Metoo運動及反就業性別歧視深度參與者和組織者之一,獨立撰稿者。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