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勿忘留在香港的手足 但別跟絕望的人說明天會更好

  • 時間:2024-04-30 18:44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勿忘留在香港的手足 但別跟絕望的人說明天會更好
作者最近跟從香港來臺灣旅遊的不同朋友聊天,發現海外與境內香港人彼此在思想上開始愈走愈遠。圖為香港街頭的精神標語。(美聯社/達志影像)

記得十年前在一個場合中聽過著名填詞人林夕分享他的創作心得,那時候他舉了一個例子:如果有一天你站在大樓的天台,有一個人擧過圍欄,準備一躍而下了結自己。而你只有一句話的機會讓對方打消輕生的念頭,你會說甚麼?如果直接跟他說「明天會更好」、「希望在明天」相信只會加速對方自由落體的可能。因為,對方就是被生活打跨了,不相信作任何事情可以改變現狀,才決定離開人世,說這些正能量話語,只會讓對方覺得自己輕生是對的⋯⋯想不到這一種角色扮演的假設性問題,在十年後居然幾乎讓每個港人都需要代入起來⋯⋯

最近跟從香港來臺灣旅遊的不同朋友聊天,縱然不想接受,但不得不說,發現海外與境內香港人彼此在思想上開始愈走愈遠。這一句話沒有甚麼褒貶之義,只是一種時代的感嘆。而這一種的轉變也不應該以「一刀切」的「對與錯」來衡量,相反,拿出來討論是希望大家以最大程度去理解對方。

跟朋友聊天時,或多或少會討論到彼時的生活近況,不管是自己在海外生活,又或是留在景物皆非的香港,大家都會互相分享。然而,最大感觸就是彼此之間對未來的看法。不少境內港人,其實對社會又或是政治等事情,都出現一種「抗拒」。這一種「抗拒」在我感覺認知上,它不是因為恐懼而生,相反更像是一種「厭倦」,一種疲態的條件反射。

甚至,當他們知道不少海外港人或組織發起活動聲援香港之際,更聽過不少仍在香港的人會講一句:「有用嗎?」這對離開了香港,仍為香港付出僅餘能力的人而言,當然聽到不會有很好的反應。甚至有可能因此成為彼此的一個小磨擦。但是,當冷靜一下,嘗試去理解或許也會覺得他們的冷淡也是不無道理。

在海外的港人活在自由的土地下,生活一定不會像境內港人一般,受到政權直接的監控以及威脅。加上,除非經常往返香港,否則對香港的印象(甚至最真切的了解)只會停留在離開那一剎。一切好與壞都只是自己腦海中的一種情感投射,與現實不一定掛鉤,甚至可能會與現實有明顯落差。又或是直白點說,會有一種難以感受到他們活在誠惶誠恐當中的感受。

當海外人士不斷透過各種方式向港府甚至中共表達對一切高壓手段的不滿。然而,在境內的港人,眼見一切的集會、聲援、制裁不單只沒有令世界向好,甚至一天又一天墮進更深的深淵,眼巴巴看見一條又一條的惡法生效、自由一點又一點的被剝奪。或許,在部份境內港人眼中,就像一開始所說那個故事中危坐天台的人,跟他們分享這一些資訊,或許就是那個說「明天會更好」、「會看到未來」的人,眼見現實有落差,又怎會相信未來?

在我眼中要勸籲一個輕生者回頭的最佳方法,就是讓對方知道「這世界並不孤單」。經常說離開了的人有一種責任,就是要讓留下來的人繼續前進;另一邊廂,人在外亦要建立民族群。要鼓勵留下來的繼續向前,不一定是「硬橋硬馬」式的動作,或許只是簡單地釋出一個「生活好好過.一起好好過生活」的訊息。可以是讓對方知道雖然彼此分隔兩地,大家生活環境與地域不同,但是大家精神上互相扶持﹐大家一直不孤單的互相走下去,至於有關政治活動也是會參與,只不過分享時不要把這些活動視為改變世界的唯一出路。

作者》張寧  香港青年,反送中後來台。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