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抖音、微信慘了!台裔吳修銘出任拜登科技特助 就是美將持續懲罰的動作

  • 時間:2021-03-10 11:28
  • 新聞引據:美國之音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抖音、微信慘了!台裔吳修銘出任拜登科技特助 就是美將持續懲罰的動作
台裔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吳修銘(Tim Wu)受拜登總統之邀出任科技助理。 (資料圖片:AP/達志影像)

拜登總統3月5日任命哥倫比亞大學法學教授,網路自由開放的堅定倡導者吳修銘(Tim Wu) 為科技競爭特別助理。分析人士認為,作為支持反壟斷的鷹派學者,吳修銘進入白宮,意味著矽谷大科技公司將迎來寒冬,也揭示拜登政府將更深入全面的抵制Tiktok和微信,以懲罰中國對美國互聯網平台的限制。

吳修銘畢業於哈佛大學法學院, 曾在歐巴馬總統任期內擔任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的高級顧問,2014年曾參選紐約州副州長但失利。吳是一位堅定的反托拉斯信奉者,在多篇訪談和文章中呼籲聯邦政府打擊大科技公司,特別是分解臉書,否則將威脅美國的民主命運。

父親是當年黑名單、台獨運動者

他提出的最廣為人知的法學概念「網路中立性(network neutrality)」--指網路服務供應商應採中立態度,不應通過控制連線來影響使用者並獲取利益,這個概念促成了2010年通過的聯邦網路中立性法規。2013年,吳修銘被國家法律雜誌選為「美國前百大最具影響力的律師」。吳修銘父親來自台灣,母親是英裔加拿大人。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法學院助理教授斯托曼(Erik Stallman)認為,吳修銘的任命是拜登政府科技和競爭政策的反映。「吳修銘是競爭領域的專家,競爭不僅涉及技術領域,還涉及航空、電信領域。當然,吳修銘最近非常關注與大型科技公司有關的競爭問題。」

另一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法學院助理教授納瑞卡尼亞(Tejas Narechania) 認為,「此項任命表示拜登政府將認真地思考反壟斷法如何應用以及應用於誰。吳修銘是一個非常有思想的人,他對反壟斷的思考涵蓋多個層面,從『網路中立』概念,到互聯網服務提供商、應用程序,到如臉書、亞馬遜等大技術公司的競爭等等。」

斯托曼:吳修銘將對美中公司推動反壟斷法

去年8月,吳修銘在《紐約時報》撰文支持禁用TikTok,文章指出,「如果中國拒絕遵守開放互聯網的規則,為什麼還要繼續允許它進入世界各地的互聯網市場?」吳修銘雖然不認為川普是「進行這場鬥爭的正確人選」,卻支持他對TikTok和微信的禁令限制,認為這是「在一場關於互聯網靈魂之爭的持久戰中,以牙還牙的應有反應。」

吳的核心觀點是,中國多年來禁止了YouTube和WhatsApp等TikTok和微信競爭對手。有效地阻止了外國公司在中國市場上進行全面和獨立的競爭,而像TikTok這樣的中國服務機構則可以自由地開拓西方市場。「這種不對稱是不公平的,不應再被容忍。互聯網訪問的特權-開放式互聯網-僅應擴展到來自尊重開放性的國家/地區的公司。」

作為免費和開放互聯網的主要倡導者,吳不支持川普的方法或動機,但認為像TikTok這樣的來自中國公司的應用程序將切斷「完全互聯網訪問的特權」,因此需要特殊對待。他批評了美國長期以來處理外交事務的方法,認為美國應該成為其他國家追求的強大民主國家,特別是在推動其自由平等的互聯網版本上需要發揮更積極的作用,而不是坐以待斃。

斯托曼表示,吳修銘上任後會繼續貫徹他對大型科技公司的反競爭行為的監管,並繼續評估中國公司對美國科技競爭的潛在危害。「他將要求反壟斷法規對美國和中國公司的全面應用……但我感覺,他不會贊同前總統川普暗示的讓甲骨文收購Tiktok的方式,不太可能通過讓他們被一家美國公司收購來處理反壟斷問題。」

奧本:吳修銘將從保護消費者的角度要求企業公平競爭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法學院講師奧本(Alex Alben)表示,美國現正處於反壟斷政策的關鍵時刻。「我們現行的反托拉斯法條可追溯至1890年的《謝爾曼法案》,1914年的《克萊頓法案》以及同年創建的聯邦貿易委員會,這些反壟斷的哲學建立於鐵路和石油公司在美國經濟中占主導地位的時代。過去的130年中,我們幾乎沒有對反壟斷法進行任何更新,這確實令人震驚。」美國對壟斷的解釋是「由於反競爭行為對消費者造成了傷害,」「最典型的例子是讓消費品價格上漲。」

奧本解釋,這種模式不適合互聯網商業模型, 因為很多互聯網服務商,比如gmail,都向用戶提供免費的服務,無法判斷服務的價格是否因為壟斷而上漲了。「這迫使美國監管機構針對技術領域的反競爭行為提出了不同的模型」,「消費者使用互聯網平台的數據怎麼被利用,成為了衡量消費者利益受損的標準。」

「吳修銘上任後,將連同新的司法部門團隊,在反壟斷問題上必須著重於兩個基本目標:一是公平競爭;二是保護消費者。」奧本表示。

人生使命是「與惡霸作戰」

2000年初以來,吳修銘幾乎在每項影響矽谷的重大政府決策中留下了自己的烙印。作為影響深遠的技術政策書籍《大企業的詛咒(The curse of bigness)》,《總開關(The master switch)》和《注意力的商人(The attention merchants)》的作者,吳修銘2002年創造了「網路中立」一詞,隨後並幫助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制定了網路中立性法規。

2013年,吳修銘作為聯邦貿易委員會關鍵成員,推動繼續起訴谷歌,呼籲政府在「谷歌時代」使用其全部權力來打破壟斷。2019年,他推動其所在的貿易委員會,聯席司法部和州檢察長舉行會議,討論解散臉書,隨後,48個州聯手起訴臉書的反競爭行為。

吳修銘在2018年出版的《大企業的詛咒》中闡述了反壟斷的最終目標是建立廣泛的關注大眾福利的經濟和民主政府。吳寫道,「壟斷和反競爭現象應引起人們的擔憂,這代表過於集中的經濟權力將轉化為集中的政治權力,從而威脅到憲法結構。

吳修銘認為,大型科技公司(尤其是臉書、谷歌和亞馬遜)通過集中的財富和力量正在創造一個類似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鐵路建設時期的不平等民主的「新鍍金時代(gilded age)」。他曾說過,他的「人生使命」將是「與惡霸作戰」。

納瑞卡尼亞:吳修銘拆分大科技公司的做法不現實

然而,三位受訪專家都認為,拆分大科技公司的做法並不現實。「吳修銘在文章中提出這樣的主張並不等於這些公司能被拆分」納瑞卡尼亞表示。斯托曼認為拆分大公司的難點在於他們之間的服務互相牽連互相滲透。奧本進一步指出拆分的標準很難確定,「臉書有24億用戶,互相可以建立聯繫,難道要硬性限制用戶數量在十億以下?還是一億?再比如谷歌,它的強大功能在與驚人的複雜全面的算法得出準確的搜索結果,難道要將A點到B點和C到D點的算法拆分,歸於不同公司嗎?這種做法是不現實的。我們必須謹慎對待反壟斷法規的運用,以達到公平競爭和保護消費者的目標。」

拜登對華科技政策將回歸美國傳統價值

吳修銘在多次演講和多篇文章中高調駁斥了關於反壟斷損害美國企業而為中國技術的主導地位鋪平道路的論點。去年,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及其他美國科技領袖向支持行業競爭的人發出了嚴正警告,認為「損害科技巨頭等於將未來交到中國手上,因為中國政府支持它的科技企業,他們想讓自己在全球競爭中領先。」

吳修銘駁斥了「大企業不能倒」的論點,他在發表於紐約時報的長文中指出,對電信巨頭AT&T和IBM的反壟斷制裁不僅沒有扼殺這兩家大公司,反而促進了80,90年代的繁榮。「行業控制打破後,我們迎來了新的電信行業,新的互聯網行業,以及我們今天談論的大公司。這個例子的教訓是,扼殺令人窒息的壟斷將促進行業的迅猛增長。」

有分析認為,吳修銘上任意味著美國對中國的科技政策或將回到傳統的美國價值框架。吳修銘舉出日本的科技競爭例子,認為70,80年代它所奉行的民族主義產業政策雖然一度讓索尼、松下、東芝迅速成長,但10年後主導世界的企業卻是臉書,蘋果和谷歌。「我們應該相信美國國內的激烈競爭會使整個產業更強大。挑戰我們最偉大的科技公司,迫使他們競爭,美國將繼續成為世界科技冠軍。」

奧本也指出,拜登政府對中國科技企業的三個驅動因素,「一是安全,新政府將非常認真的考量大受歡迎的中國應用程序可能存在的國家安全隱患;二是這些軟體的數據使用。最重要的驅動因素將是競爭。中國將用國家政策獲取競爭優勢,而我們將主要通過私有的科技行業的競爭。」「基於以上與美國國家利益息息相關的驅動因素,對吳修銘的任命不會讓拜登政府對華科技政策發生根本變化。」

延伸閱讀

台裔吳修銘任拜登特助 預料將對抗科技巨頭

(本文轉載自VOA 暨希)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