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中國啟動碳交易機制 還無法成減碳要角

  • 時間:2021-07-20 11:31
  • 新聞引據:採訪、法新社、日經新聞
  • 撰稿編輯:鄭景懋
中國啟動碳交易機制 還無法成減碳要角
碳交易(示意圖/pixabay圖庫)

中國日前啟動碳交易機制,企圖要實現在2060年達到碳中和的目標,專家分析,中國目前的碳交易計畫,還無法對減少碳排放產生重大影響。

碳交易上路 減排效果變數多  

為了達成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宣示要在2060年達成碳中和的目標,全球碳排放量最多的中國,7月16日在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首次啟動了碳交易機制。首筆16萬噸碳排放配額,以每噸52.78元人民幣成交。

碳交易是一項鼓勵企業減少碳排放的機制,各國政府設定碳排放上限,並提供企業一定的碳排放額度,而碳排放超出原有額度的企業需要向市場購買排放許可額度,至於碳排放較少的企業則可以出售多餘的額度。

除了實施碳交易已數十年之久的歐盟之外,亞洲各國近年紛紛開始發展碳交易機制。南韓從2015年開始實施全國性的碳交易機制,印尼、越南等國也都在朝向實施碳交易的機制邁進。

專家分析,中國的碳排放交易機制,長期下來能否會幫助減少碳排放,將視排放上限的嚴格程度、範圍擴大程度,以及執法的嚴格程度而定。

中國碳交易 初步只納能源產業

雖然中國在啟動碳交易後,立即超越歐盟,成為全球涵蓋範圍最廣的碳交易機制,但中國碳交易的進程並未如原先預期的快速。中國的第一階段計畫只納入了能源產業。目前總數達2,225家的能源製造商,每年合計有40億噸的碳排放量,相當於中國總排放量的30%。

最初,較廣泛性的計劃準備納入佔中國碳排放量70%到80%的8大產業。除了目前已納入的能源產業之外,其餘重汙染的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航空等7大產業,預計將在2025年以前陸續納入碳交易機制。

低碳交易價格 不足推動綠化投資

中國碳交易市場在7月16日的第一筆交易為每噸52.8元人民幣,相當於每噸8美元,遠低於歐盟的每噸57美元。中國綠色和平組織的李碩認為,低廉的碳價「不足以推動企業對綠化營運進行投資。」

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提格里茲(Joseph Stiglitz)主持的高層碳價委員會(The High-Level Commission on Carbon Price)建議,如果碳交易市場及碳價要對投資決策產生影響的話,碳價需要在2030年前,被訂在每噸50美元至100美元之間。

管理碳排放 設定上限將成關鍵

此外,中國設定的碳排放上限,將影響碳交易機制的效益。與歐盟對碳排放總量設定了絕對上限不同,根據中國環境部在去年12月發布新規定,敦促企業要減少「碳排放密度」,也就是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的碳排放量。

這意味著只要企業的碳排放量不是受制於一個絕對上限,只要經濟產出越大,可以排放的碳也就越多。以目前參與碳交易的能源產業為例,只要發電廠能製造更多的電力,它被允許的碳排放量也就越多。

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首席分析師糜偉(Lauri Myllyvirta)向法新社表示:「這是個細微但很重要的不同,甚至可能會讓新的燃煤發電廠在經濟上更受到青睞。」

法新社報導指出,中國有60%的能源需求仰賴燃煤發電,從2011年以來,中國燃燒的煤炭量,比全世界所有國家的總和還要多。中國去年增加的燃煤發電量,也比全世界的總和還多出了3倍。

不過,日經新聞引述美國智庫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PI)里奇(Alistair Ritchie)的說法指出:「(初步計畫的)主要目的是讓市場運作」, 他認為:「接下來幾年,他們將會開始導入絕對上限,讓目標符合淨零,之後價格將開始上漲。」

中國要達減碳目標 碳交易還無法成要角

此外,如何執法也是中國碳排放機制的問題之一。中國在一項罕見提升透明度的行動中,要求參與碳交易的企業必須公開它們的汙染數據,並讓第三方審查排放紀錄。

但中國環境部上個月做的隨機檢查發現,有三分之一的企業排放了比他們所通報還要多的二氧化碳。分析人士也說,對不遵守規定企業的罰款金額太低,不足以阻止汙染。

專家認為,碳交易機制能否奏效,仍要看中國政府未來的政策走向。糜偉指出:「中國...已經設立了長期的碳中和目標,但目前碳交易市場的型態,在實現這些目標的雄心上,還無法扮演重要角色。」

糜偉認為:「未來它將會變成一項重要的工具,而且是非常快,如果政府決定讓他發揮效用的話。」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