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從未終結的苦難》吳祚來自述31 解放軍被美化與神化

  • 時間:2021-09-16 17:05
  • 新聞引據: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從未終結的苦難》吳祚來自述31 解放軍被美化與神化
解放軍其實是從紅軍變身而來,但經過共產黨美化,現在還變成全民學習解放軍。中國解放軍在西藏軍演。(中國國防部新聞資料畫面)
作者前言:我想從童年寫起,通過個人視角,體察大陸半個世紀以來的家庭與村莊、國家與社會,讓臺灣的讀者對大陸黨國與民間社會多一份感知。我的童年記憶可以追溯到中共的文化大革命之前,少年時代(1970年)「文革」開始淡化,並開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代,1980年代讀大學、讀研究生,我在北京親歷了聲勢浩大的八九民運,最早一批進入天安門廣場示威,最後一批撤離廣場,後來又因零八憲章第一批簽名而遭免職,茉莉花運動時被拘審差點身陷囹圄。我想把個人親歷複述成為文字,讓個人記憶匯入家國記憶庫。大陸苦難的歷史並沒有終結,一切仍然在進行中,大陸知識人身陷精神困境,與大陸民眾一樣無力解脫,這些文字不僅為了不忘卻,也希望給困境的同道們一份勉力。


解放軍一詞的前面,有「人民」二字,一直被宣傳為人民子弟兵,是人民的軍隊。直到上大學之後,我才基本弄明白:解放軍的前身是八路軍、新四軍,是被國民政府整編的軍隊,更早的名字叫「紅軍」或中國工農紅軍,而紅軍一詞則源於蘇聯紅軍,是共產黨蘇維埃的軍隊。

最近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拋出驚人言論:塔利班是阿富汗的「解放軍」,被美國妖魔化,卻是中國的好哥們。王教授從另一面說出了中共解放軍的本質,它是中國的塔利班,這股外來的政治勢力推翻了中國合法政權。

童年、少年眼中的解放軍

我在童年對解放軍的印象是模糊的,可能是1967-1968年,當時我三四歲,他們開著拖拉機在村莊的對面山坡上開荒,一位解放軍開玩笑說,要把我帶到南京去還是北京去,我嚇的哇哇哭了起來。後來母親告訴我一些細節,說那些軍人很友善,因為他們多來自全國各地農村,農忙時還幫助村子里收割莊稼,村里還有小夥子回憶說,軍人曾幫助他包紮過傷口。

無疑,在這個時間段里,軍人的形象、軍人對百姓的情感都是樸素的,但村莊里人們看到的軍民魚水情背後,真相又是怎樣呢?

由於全國各地文革武鬥升級,合肥、安慶等地的紅衛兵們甚至搶奪了部隊的武器在城市開始槍戰,這已然超出了「群眾鬥群眾」、「踢開黨委鬧革命」的底線,極有可能形成新的地方武裝組織,所以1967年年初毛澤東控制的中共中央多部門聯合發出《關於人民解放軍堅決魂革命左派群眾的決定》,繼而中央軍委發出《關於集中力量執行支左、支農、支工、軍管、軍訓任務的決定》(簡稱「三支兩軍」決定)。

「三支兩軍」中的「三支」只是幌子,其實是到城鄉控制武裝鬥爭的蔓延,「兩軍」中的軍管才是關鍵詞,對整個城鄉進行管控,防止武鬥的烈火危及中共政權安全。

軍隊既然有「支農」的任務,所以部分軍隊就找到有荒坡的村莊,對坡地進行開墾,鼓勵農民種上莊稼,向國家多交公糧多做貢獻。但這些坡地由於供水與施肥難以跟上,很長時間沒有被利用,軍人們也很快撤回到原駐地。

一支被美化與神化的軍隊

六七十年代不僅美化、神化毛澤東與共產黨,同時美化的還有解放軍。美化毛澤東的最經典作品是《東方紅》,它「創作」於中共延安時代,其實是利用當地民間小調改編成紅色歌曲,對紅軍的讚美與歌頌在共產黨早期並沒有出現,但有歌頌中共軍隊的大外宣作品,以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為代表,將紅軍美化成一支追求民主自由平等正義的農民武裝力量。

歌頌紅軍的歌曲基本是六七十年代再創作的作品,什麼《十送紅軍》、《萬泉河水清又清》、還有閃閃紅星主題曲《映山紅》,紅軍當年像塔利班一樣,靠綁架與掠奪他人合法財產維生,不可能有人十送紅軍,

而《萬泉河水清又清》是六十年代初為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所作,當年並無百姓如此歌唱,與《東方紅》等歌曲一樣,竊取的都是民間歌曲韻調然後填寫歌詞:「萬泉河水清又清,我編鬥笠送紅軍.軍愛民來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

《飛渡滬定橋》之類的紅軍故事,無不是神化美化中共的軍隊,這些故事、電影、歌曲對封閉社會中的青少年形成強勢洗腦,中共軍隊是不可戰勝的軍隊,是拯救百姓於水火中的英雄,從周恩來主導的舞蹈史詩《東方紅》到江青主持的八個革命樣板戲,在神化毛澤東、共產黨形象的同時,塑造了一個又一個中共軍人的光輝形象,「雷鋒、王傑、楊子榮,革命精神放光輝」。幾乎每一個革命時期,中共都樹立了軍人的光榮形象,無一例外的都是以犧牲生命為崇高代價。

全國人民學習解放軍

由於毛澤東的倡導,1964年2月1日的《人民日報》在頭版整版發表社論《全國都要學習解放軍》,解放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既有南京路上好八連的拒腐蝕、永不沾,又有後來的雷鋒日記被宣傳:「人不吃飯不行,幹革命不學習毛澤東思想不行」。

把軍人擡升到國家精神模範的高度,對毛澤東後來發動文化大革命意義重大,軍人們整體的感恩與崇拜毛澤東,既有精神因素又有物質利益的因素,對我們六零年代出生的人來說,軍人形象因此成為偶像,長大當解放軍,成為無數青少年的夢想。

小學校里並沒有開設學習解放軍的課程,主要是課本與小人書、電影、樣板戲的內容熏陶影響,小學時唱的是「學習雷鋒好榜樣,忠於革命忠於黨」,還有就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極具戰鬥力的口號歌是「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這是一種黨領導下的軍國主義文化。

令人不安的是,近日多家媒體報道:林鄭月娥宣布香港電台將播放《大決戰》、《跨過鴨綠江》。軍國主義文化即將開始對香港人進行洗腦宣傳。

大陸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都是接受文化大革命洗腦的一代,現在這些人成為中國大陸的中堅力量,部分人儕身省部級行列,當最高領導人覆辟文革時,這群中堅力量內心的那份情感又會覆活,盡管更多的老百姓不願意文革重來,但公權力的政治傾向使熱愛文革的人隨風而起,充滿戰鬥精神,願意像軍人一樣在中共領導人指引下去戰鬥、去打擊異已。

 延伸閱讀 

吳祚來自述 29「八九六四」之後的罪與罰(上)
吳祚來自述 30「八九六四」之後的罪與罰(下)

作者》吳祚來  專欄作家,獨立學者,八九六四最後一批撤離廣場,原中國藝術研究院雜誌社社長,因零八憲章第一批簽名被免職,現居美國。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