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淺談台灣體育政策的性別不平等

  • 時間:2022-04-14 14:00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淺談台灣體育政策的性別不平等
台灣的學校對男性和女性的體能要求有非常大的差異。(資料照/中央社)

近日,在台灣某所最高學府的一個校內馬拉松事件中,引發了一波性別歧視的爭論。爭議過程大致為大會將女生起跑時間嚴格放在和男生之後,卻不在意男生甚麼時候起跑,發言還一直強調女生很慢比較弱絕對不可以『偷跑』,而且發言態度也對女性不甚友善。本次事件已經引發了一陣風波,筆者無意就單次事件再加評論;但對於台灣對於兩性生理差異所立下的政策,筆者卻想引伸討論一下。

男性跑步能力比女性強兩倍?

要從社會學上討論性別差異是一個極為複雜、而且沒有絕對答案的議題。但從生理、體能等科學層面討論,卻有黑白分明的數據,故筆者希望從這方面分享看法。

台灣的學校對男性和女性的體能要求有非常大的差異。舉例說,在體適能測驗中的心肺耐力(跑步)中,到現在還是要求男生跑1600米、女生跑800米。支持的人說,男生體能本來就比女生強,所以有差異十分合格。這個講法不能算錯,但和準確相距甚遠。正確的講法是,男生和女生的體能各是一個近乎常態的分佈,而是男生的最高位比女生高,平均也比女生高。好了,那不就是比較強,應該跑比較遠嗎?

如果對兩性的體能期待真的只是如生理差異般不一樣,那既然男性要跑兩倍,我們應該期望這是建基於『男性跑步能力約比女性強兩倍』的前提下。實際上的世界紀錄數據是:

全馬拉松: 男性 2:01:39  女性 2:14:04  差異9.3%
半馬拉松: 男性 57:31 女性 1:02:52  差異8.52% (參考用: 台灣男性半馬紀錄 1:03:46)
1600米: 男性 3:26  女性 3:50  差異10.4%
台灣學校要求男性跑1600米  女性800米  距離差異100%

從數據可以看出,男性的體能上限確實比女性高,是為大概10%。那麼台灣學校要求兩性學生的差異是100%,剩下的90%是甚麼?最合理的解釋似乎就是社會性別定型之下不平等的要求。

兩性體適能要求的不平等 多為社會觀念和性別定型結果

也許會有人反駁: 上述的世界紀錄,都是受過訓練的運動員,不是一般學生。這個說法會引伸出更奇怪的問題:為甚麼職業運動員間的性別差異會比一般大眾小那麼多? 邏輯上來說,只有三個可能:一、所有男女性間的跑步能力本來就差約10%,因為後天,在日常生活上,一般男性受到的體能訓練遠多於一般女性,所以造成一般男性體能表現遠高於一般女性,比起男女受訓程度差不多的職業運動員的10%來得更多。二、男女間的跑步能力就是差10%,體能要求是單純的性別不平等。三、男女間的跑步能力本來差異甚大,在經過職業訓練後,將差距拉至約10%。

假如是第一種情況,即是男性的大部份體能優勢來自於後天,是不平等社會期待和訓練的結果。換句話說,對兩性的體能期待應該更為平等一致。如果是第二種情況,更不用多加說明,對性別各種要求差異應該大幅拉近。如果是第三種情況則最為有趣,女性和男性都受到一樣的極端體能訓練時居然可以將差異拉近,不就代表女性的潛力比男性更強,應該要受到更多的期待和訓練?換句話說,不論是那一種情況,都顯得台灣學校的體育政策不合時宜。

綜合客觀數據的分析結果,筆者唯一能夠得出的結論是對兩性體適能要求的不平等只有小部分是源於生理差異,大部分是社會觀念和性別定型的結果。跑步的要求只是其中一個例子,在其他類似的體適能要求中基本上都有類似的情況,就不再贅述。而以上所述,當然亦絕不是台灣獨有的問題。

這並非全新的議題,筆者在網絡上找到分享,發現近年台灣坊間推廣性別平等的機構都有類似看法,也有小朋友分享認為這種差別待異是性別歧視。不過遺憾的是,把標準拉近亦即對女性有更多要求,這對部分女性而言並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因此比起薪資差異、性騷擾等議題,體能期待的議題相對之下熱度並不高。雖然如此,筆者仍然相信奠基於社會傳統觀念而不是科學數據的性別差異政策ーー說白一點,就是性別歧視,對於推動社會前進和性別平等,此等看似細微的問題,亦不應忽視。

作者》迷走在34E之間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