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港台聾啞人士的心路歷程—他們也希望被接納

  • 時間:2022-06-08 17:19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港台聾啞人士的心路歷程—他們也希望被接納
手語、讀唇語是聽障人士很重要的溝通方式。圖為教師戴上透明口罩指導聽障生。(圖:中央社資料照片)

世人從來都認為身體各方面的健全是與生俱來的;但對於聾啞人士而言,「聽、說」能力可能從未被召喚出來。筆者家弟,既不聾也不啞,少時做手術為移除大腦內的腫瘤,如今變成智力障礙人士—口齒不清、思想簡單。他有時在特殊學校學了點簡易的手語,回到家想向筆者展示一下,但他說不清楚,筆者又看不明白,令筆者反而無法理解他想表達的意思,更不明瞭他的內心世界;於是慢慢泛起筆者對手語的好奇心,開始在網上搜尋基本入門手語的短片,更是筆者決定寫這個主題的主要原因,希望能夠「以生命影響生命」,令社會大眾對這群小眾有更多的了解。

從小,筆者就不太會跟弟弟溝通,自從弟弟動手術後,感覺變了另一個人一樣。他不會說話,不會溝通。漸漸長大後,進入特殊學校接受教育,學了簡單的手語,回到家向筆者指手劃腳,筆者自感慚愧,全因為看不懂,溝通不了。於是,筆者立志深入鑽研手語,學習跟弟弟溝通,希望可以透過手語,豐富弟弟的生命,令他知道有人明白他。筆者更對聾啞人士及其協助機構做過資料搜集,發現原來香港聽障人士超過15萬人,只有不足4000人懂得手語;目前為止更只剩下一所用手語教學的聾人學校。有見及此,筆者更有意學習更多溝通上常用的手語,更會主動查閱手語語言學的資料和書目,為的是對手語學習有更穩固、更紮實的基礎。

不論每個國家、每個城巿、每個種族、每個家庭,甚或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文化,筆者深信手語也不例外,聾人也有其聾人文化和「聾人尊嚴」,筆者也希望能讓大家逐一探討和理解。筆者曾到訪弟弟的特殊學校了解情況,同時在互聯網上搜集了一些聾啞人士被訪問的短片,了解實際情況。希望能夠為他們爭取平等的溝通機會,探討他們的內心世界,推廣他們的手語文化,讓更多人明白他們的困難,讓更多人可以接納、包容他們,為他們建立無障礙環境。

筆者也留意到在香港、台灣普遍對手語有點誤解和帶有奇異的目光,主要源於政府對手語的推廣不足。筆者在台灣留意到有些需要接受特殊教育的人,在街邊賣餅乾,希望以自己的方式回饋社會,同時為他們自己賺點收入。可是,有些路過的人帶有比較奇異的眼光,有種抗拒的感覺,或覺得他們是異類,筆者看到很心疼。所以筆者希望透過這篇文章宣傳手語,也希望大家接納他們,一同創建共融社區。

據資料顯示,香港手語協會人員大部份為聾人,健聽人士則較少,而職員全部都是聾人;可以估計到要與其他機構合作,在溝通和理解上有一定的限制。筆者認為,每個人嘗試易地而處,以一位聾啞人士的身份去體驗和理解,以學到的手語和他們交流;因為筆者清楚知道學習手語的目的是希望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長去豐富另一個生命,令每一個生命都活得平等又有意義。

作者》NO OFFENSE BUT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