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九龍城將清拆 難忘年少滋味

  • 時間:2022-08-31 14:01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九龍城將清拆 難忘年少滋味
九龍城的棋盤式規劃,由十數個十字路口組成,令不同小區塊有各自的面貌。 (示意圖/Spencer Chow/Unsplash)

近來香港市建局就九龍城的重建計劃終於有所雛形,當中將會清拆九龍城街市和九龍城廣場,許多人聽聞會嘆息這個素有「小泰國」之稱的社區將會轉變得不復在。卻沒有轉變是一朝一夕,自己離開香港前曾在九龍城定居超過二十年,或者在一切失去之前,無論是現實中的九龍城,抑或我對九龍城的記憶消失前,好好記錄定格我最細分之下的家。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如此劃分九龍城的區段,但九龍城的棋盤式規劃,由十數個十字路口組成,令不同小區塊已經有屬於他的面貌。我經常將九龍城街市當作中心點,往九龍塘方向稱為上面,往啟德舊機場方向為下面,而九龍城素來聞名的泰國菜,食肆大多集中在下區。

歷經歲月滄桑 《添樂園》《地茂館》矻立不搖

在我二十多年的居住裡,上區一直予我比較整潔的感覺,說是整潔也不太準確,就是一種較舒服的感覺,除了福佬村道靠近廣場的一側。可能那一側一連有幾間修車店,也可能是棺材店的存在,總之和福佬村道另一側相比是截然不同的感覺——記得在我歲數還是單位數時,因為啟德機場停用,對九龍城樓高限制的解除,福佬村道一連落成了好幾座新大樓,連帶不少銀行都將分行設在該處的地舖。說來福佬村道銀行旁邊的店舖經常轉換,沒有一間能撐超過兩年,反而有兩間食肆《添樂園》和《地茂館》則一直都在,可能比福佬村道的銀行和大樓更具歷史。

記得《添樂園》過去以煲仔飯而聞名,但在我的印象之中從無在《添樂園》食過一煲好吃的煲仔飯,每次挖出來的飯焦都黑如炭灰,而且店內地板是長年予人一種骯髒感,所以我一個人時幾乎不曾會到《添樂園》用膳,除非家母不想煮飯時才會成為就近的選擇。在我離開前《添樂園》好像還是兩舖相連的,家父曾說過《添樂園》的其中一間店舖是「自己舖」,不用交租金,也難怪後來,就是我長大後,《添樂園》的食客明明稀疏,但總能一年又一年。

老店吃的是人情味

但《添樂園》還是有一種人情味在,起碼對比《地茂館》我從不能認出任何一名侍應,現在下筆《添樂園》的幾位姨姨的面容在腦海中還是有個依稀。家父倒是很好《添樂園》,和店內的上上下下都總能有幾句攀談,可能也就循環地令他更常到《添樂園》食「早餐」,畢竟老人家就是食人情味。

《地茂館》相對上我比較不熟,記得也搬到隔一條街的獅子石道了,起初也是兩舖相連的,感覺《地茂館》的菜式繁多,不少小炒也能在菜單上找到,但我每次地茂館用餐幾乎都是燒味飯。在我還小時九龍城提供燒味飯的店舖不多,在九龍城下面某街的轉角處倒有一間專賣燒味的,卻不設座位,於是《地茂館》就成了唯一的選擇,起碼在《大家樂》於廣場開設前。

我一生中大概有五分一的外食晚餐都在福佬村道解決,很多年前福佬村道還有一間叫《大婆牛肉麫》的,門外放著一部「YES!卡」的抽卡機,但聽聞後來店舖易手,再未幾店也無了,旁邊也曾有一間韓國食店,肯定不是由韓國人開設的,而且餐費也不便宜,往往只有在學校考出個好成績時,才會獲家母犒賞破費。

=======

寫著寫著對九龍城的回憶不斷湧現,感覺應該能寫成系列了,幾千字應該寫不完。

作者》布寒野  前香港網媒編輯,飄洋來台後繼續心繫家園。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