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習近平沈迷孤立願景 一個將讓中國貧窮的錯誤

  • 時間:2022-10-31 11:00
  • 新聞引據:採訪、法新社、The Guardian
  • 撰稿編輯:楊明娟
習近平沈迷孤立願景 一個將讓中國貧窮的錯誤
中共二十大22日閉幕,由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親自主持。(AFP)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閉幕會上,向全世界喊出「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分析人士指出,習近平將加深孤立主義,採取更為急進的外交政策,使中國走向僅僅專注於自身發展與國家利益的孤立之路,這將是一個使中國更貧窮的錯誤。

敢於鬥爭 善於鬥爭

在中共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二十大)期間,「鬥爭」一詞多次出現。取得第三個5年總書記任期的習近平,更加集權。他在二十大閉幕式上,要求各級領導幹部務必「敢於鬥爭、善於鬥爭」。中國外交副部長馬朝旭更直言,這是「中國外交的優良傳統和鮮明特點」。

在2012年習近平掌權之前,中國採取和諧、睦鄰、和平共處的外交政策,透過國際合作與全球化利益連結,創造中國發展的機遇。但在習近平領導下,戰狼外交已取代睦鄰外交,對抗取代合作。

牛津大學歷史與政治學教授米德(Rana Mitter)在衛報(The Guardian)撰文指出,習近平沈迷在更加孤立的願景,這是一個會讓中國貧窮的錯誤。越來越多跡象顯示,中國正在轉為內向。

今年8月的一篇專業學術論文,意外引起話題。文章中指出,在明朝和清朝期間,中國一直是一個對外相對封閉的國家。在此之前的研究都認為,這是不好的,在現代世界中,更大程度的開放可以幫助中國在全球崛起和經濟成長。

但這篇文章持相反的立場,暗示關閉大門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經濟和社會好處。文章隨後在與中國共產黨密切相關的智庫社群媒體流傳,並有很多評論暗示中國也該考慮一下,開放是否真是個好主意。

米德表示,跡象顯示,2020年代中國的開放程度,可能會比我們從1980年代到2020年這40年來所看到的要低得多。

改革開放中斷

自1980年代以來,中國一直被定義為「改革」和「開放」。然而,這種開放在本世紀前20年中造成一種異常現象。中國成為一個與外部世界高度連結的社會,但在國內卻嚴格控制和監管:開放但不自由。民主理論家認為,這種結合是不可能的。

與蘇聯集團不同,除了政治異議人士,中國幾乎不限制其公民出國旅行。改革時代的中國人,可以在英國就讀、在美國做生意,在義大利觀光購買奢侈品。中國遊客不會被阻止在自由世界中以各種形式觀察民主,但他們明白,當回到北京機場時,這一切就結束了。

開放但不自由的中國在2020年3月時宣告結束,至少目前是這樣的。為了遏止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中國關閉邊界。現在,只要PCR檢測結果為陰性,中國人大致可以自由的在國內走動,但始終意識到,可能只要一個COVID-19病例,就可能導致幾天或幾周的突然封鎖。

中國是目前唯一仍堅持清零政策的大國,無論是外國人或中國人,進出都變得更加困難。

然而,這個決定並不全然是政治性的:部分問題在於中國仍有大量未接種疫苗的老年人,而且其國產疫苗效果不一,無法有效的預防感染或傳播。

清零政策與習近平的個人意志密切相關,他已明確表示,至少在短期內不會改變。專家認為,言外之意是,當中國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社會時,為什麼要出國?

對外接觸 靠虛擬世界

與此同時,曾經湧入中國的外國商人、學生和遊客也變得稀少。如果有緊急需求,他們還是會去中國並接受隔離。但全球企業家定期快速進出訪問,已不再可能。在中國積極尋求科技等領域的人才和資金之際,隨著時間推移,這很可能影響中國的國際競爭力。

米德指出,現有的技術創造一個新的中國網路世界。中國可以透過虛擬環境與外界保持聯繫。然而,在國內創造出的世界願景,是非常片面的。

隨著中國技術部門變得更加成熟,當局鼓勵中國人民在家工作、學習和娛樂。這也呼應了中國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社會,為什麼要出國的概念。

諷刺的是,隨著中國5G系統在全球南方(Global South)推廣,中國的技術越來越廣泛,但中國人在自己創造的世界中,可見度反而不高。

習近平提出的經濟政策也存在類似的矛盾。今年5月首次提出宏大的「雙循環」戰略,核心思想是,中國應該把內需和創新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建立經濟的國內大循環。在此同時,則以外國市場和投資者作為經濟成長的第二引擎。

孤立將導致貧窮

但許多經濟學家認為,這將是一個難以管理的平衡。從某種意義上說,該戰略不應被視為一種經濟活動,而是一種政治活動,反映出中國與世界保持高度聯繫,但同時又對世界封閉的想法。

然而,孤立會帶來問題。與世界虛擬連接可以提供豐富的抽像數據,但實際的生活經驗也很重要。中國最近對許多國際接觸充耳不聞。如果一個合作夥伴不願意涉足更廣闊的世界,外交、學術聯繫和貿易就無法真正發揮作用。

米德指出,在明朝,的確是一個整體而言中國並不對外開放的時代。但仍有很多人成功進入中國,例如耶穌會。此外,中國當時與世界也有相當多的私人海上貿易。

米德表示,所謂「中國圈」(Sinosphere)的可能性是真實存在的,中國更難被外人進入,即便與外界接觸,也必須以自己的方式進行,「相比於真正開放,如此與世隔絶,將使中國內外都更加貧困」。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