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二十大與中共對台政策

  • 時間:2022-11-02 12:05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二十大與中共對台政策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席二十大開幕致辭時指出,台灣問題由中國人決定,不承諾放棄動武。(法新社資料照片)

中共「二十大」的發展,對台灣人來說,應該是「丟開幻想,準備鬥爭」。一廂情願地相信中共必用和平方式處理台灣問題的幻想,必須丟開;做好準備,迎接對方的鬥爭,才是實事求是。

中共以「鬥爭」發展對台政策

事態已有變化,中共對台動武機率大增,面對國際對台灣的支持,反而促發其更強的鬥爭心態。為掌握主動權以避免國際的干涉,在軍事選項上,中共可能採取直取台灣的「速戰速決」;另一方面,中共一向強調的融合,說到底就是「同化」台灣人,如今也將更直接、更露骨地要求台灣人的積極政治表態。

檢視「二十大」報告書面全文,「安全」、「鬥爭」等關鍵字次數遠比「改革開放」多。與人有關的「自由」僅出現一次。此意義在於「鬥爭」取代改革,「安全」取代開放,以政權穩定的「政治安全」為首要。按照共黨意識形態術語,鬥爭是屬於人民跟敵人的對抗性矛盾,必須以暴力壓迫方式進行;只有人民跟人民的內部矛盾方能以和平方式處理。換言之,釐清敵人是誰以進行鬥爭已是中共對內與對外的焦點。

習近平涉台的口頭報告裡未提「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原則,著重於反台獨與反外部勢力干涉論述。意涵在於,台灣若不接受「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原則,中共將用自己的鬥爭方式發展對台政策。

強調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 加速統一進程

習近平強調:「堅持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這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廣大台灣同胞。」

此等「最大誠意、最大努力與絕不承諾放棄使用」等字眼,顯示和平非一定,對台使用武力機率絕對有;「針對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廣大國家統一」等字眼,顯示將針對國際與台獨的串連進行鬥爭。鬥爭方式將是一切手段,包括法律戰、輿論戰、心理戰以及任何壓迫性手段。鬥爭的判定基準就是損害「國家統一」。「外部勢力」等字放在台獨分子之前,顯示中共對台鬥爭,將特別著重於國際層面。

涉台語彙中的「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等字眼,顯示在台美中關係上,中共將著重於貫徹自己的意志;「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祖國完全統一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等顯示,統一進程要加速。


今年8月中共於台海周邊6海域進行72小時「封台」軍演,圖為中共東部戰區向台灣海域發射長程飛彈。 (圖:取自東部戰區微信)

在中發展台人 將被要求效忠與表態

「團結廣大台灣同胞,堅定支持島內愛國統一力量,共同把握歷史大勢,堅守民族大義,堅定反獨促統。偉大祖國永遠是所有愛國統一力量的堅強後盾」,此等論述顯示,「愛國統一」是中共判定的政治標準,反獨促統的行為將是中共判定政治標準的基礎;另一方面,「祖國永遠是所有愛國統一力量的堅強後盾」等字,顯示中共將進一步強化對台的「在地代理人」的操作,強化認知作戰,進行銳實力分化、拉攏、破壞等,以達反獨統一之效。

「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等語,代表中共將持續深化近年來的融合作法:經濟融合、社會融合、文化融合以達心靈契合。但所謂的融合與契合,中共將從政治標準來判定,反獨促統的具體行為將是未來中共判定台灣人融合或契合的基礎。

另外,由於融合強調從物質(經濟融合、社會融合)到精神面(即文化融合、心靈契合),加上前述所提的中共加速統一進程,據此,中共對於到中國去發展的台灣人(台商、台師、台青等),將更注重政治表態與效忠。換言之,不能僅是口頭支持「祖國統一」,必須做出「祖國統一」的外顯行為。當然,在配合中共對台法律戰、輿論戰、心理戰的手法下,台灣人的政治效忠與表態的具體表現形式可以很多元,包括公開或非公開、書面或口頭、擔當在台代理人等。簡言之,此等被不少人視為中共懷柔的軟策略,已是根本不軟。

中共將進一步強化對台的「在地代理人」的操作,強化認知作戰。(示意圖:Freepik)

啟動在台代理人機制 操作認知戰

「二十大」期間,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炫耀過往10年奪走台灣9個邦交國做為外交鬥爭的成果,宣稱:「敢於鬥爭是中國外交的精神品格。」此等證明「鬥爭」在於剝奪、破壞與傷害「敵人」的壓迫意涵。對台而言,敵人就是不支持與分裂「愛國統一」。如今壓迫性的提升,中共將更強調「支持」「祖國統一」,不能僅是「不支持」分裂「祖國統一」,必須要進一步具體的祖國統一行為。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10月26日記者會上批評「反台獨人士」、「綠營政客」及「美方一些人」提出中共對台提前動武。此等把動武責任歸咎台獨以及與台獨合作的國際(美方)勢力,其實掩飾中共會動武的可能性。一旦動武,傷害的是全台灣人民的生存利益,全台灣自然也包括支持兩岸統一(即中共定義的愛國者)的人民。所以,中共言語與行為的矛盾,攻破「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說法。

馬曉光的論述,其實就是一種認知作戰,亦即一種挑撥、離間、分化、拉攏與破壞的銳實力作法。裂解台灣人內部,誘導台灣人自相鬥爭,聯合支持祖國統一者打擊不支持祖國統一者,破壞台灣人抵抗外侮的團結以及國家與社會的互賴合作。此等認知作戰的操作,必是啟動在台灣的在地代理人機制。

馬曉光強調,中國將積極運用法律武器打擊遏制台獨勢力及其分裂活動。此舉顯示,中共或許出台一部更完整的法律,整合新舊不同的涉台法規;另一方面,也持續進行台獨清單的擴大匡列。台獨清單採取的是正面的人頭列舉,未來中共亦可能出台更具體的愛國統一行為標準的涉台法規,藉此規範所有人(台灣人、中國人以及外國人)。

盲目期待「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或中國特色民主的台灣人,團派與任何有改革標誌的人事與制度的瓦解,可謂「二十大」歷歷在目的啟示。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已經崩裂。「二十大」前的北京「四通橋事件」,彭立發恐被判以無期徒刑或超過10年的有期徒刑重罪,罪名甚至顛覆國家政權罪。在台灣,掛橫幅遭重判難以想像。言論自由的限制,必須有違反社會公益原則之實,限縮上亦須符合比例原則。此等「四通橋事件」若在台灣,頂多罰錢。

作者》賴榮偉  政大法學博士、大學助理教授、台灣地方發展暨對外交流促進會理事、企業顧問、專欄作家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