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九合一」選後的中共對台策略觀察

  • 時間:2022-11-28 12:46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九合一」選後的中共對台策略觀察
九合一選舉落幕,中共對台策略是否會調整,值得觀察。圖為國民黨台北市長候選人蔣萬安選後展開車隊謝票行程。(圖:中央社)

針對台灣九合一大選結果,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回應「我們注意到這次選舉的結果,這一結果反映了島內『求和平、求穩定、要過好日子』的主流民意。並且強調將「繼續團結廣大台灣同胞,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增進兩岸同胞福祉,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干涉。

選舉的解讀:求和平求穩定 要過好日子

對中共而言,大選意義之一在於台灣綠營的「抗中保台」牌失靈。「抗中保台」的失靈跟中共「二十大」後的笑臉迎人外交有關,會見不同的各國元首,營造國際社會友好氣氛,淡化台灣人民的戒心。國際社會挺台決心的拉高,或許讓台灣人「放心」。中共對此,自是開不了口。

大選意義之二,人民對當前「過日子」「不滿意」。疫情諸端爭議與經濟影響,造成大環境因素不佳,台灣執政者成為怪罪對象。影響所及,「催票率」低,青年族群投票意願低。選情冷,因素包括無魅力型候選人、政見吸引力不足等,連帶也影響中間選民的投票率與投票取向。

此等的大選意義結果與中共對台「銳實力」的「認知作戰」息息相關。這其實是中共不會承認的成功秘密:稀釋「抗中保台」,將人民恐懼轉至對政府的憤怒;針對不利中共的候選人,進行個人形象摧毀;制約地方選舉層次的拉高,弱化台灣政府的治理成績與政見優勢。中共透過「在台協力者」,其一分化台灣人民團結,其二責怪台灣執政無能,其三散布民主制度失靈,不斷強調從台灣到美國所謂的民主其實乃政治分贓。

團結 共同推動

在團結廣大台灣同胞上層面上。面對此次選舉結果,中共必然尋找更多利己的「在地協力者」,吸收與壯大陣營的組成。在兩岸關係交流檯面上,以「一中原則」為主的「九二共識」會不斷再次提起。「愛國統一」是中共判定的政治標準。反「獨」促統的行為將是中共判定政治標準的基礎。

不難想像,此次選情結果,有利於中共操縱兩岸基層與地方交流,進一步強化長期以來根植於兩岸密切交流結構上所型塑而成的「在地協力者」機制。「在地協力者」的網絡,包括已經建構的兩岸正式政經俱樂部(如台商協會、論壇、鋒會等)以及非正式的網絡如政治人物、新聞媒體、工商人士、宗教界、文教機構、社會團體、地方派系樁腳等。

值得提起的是,中共已經認知到國民黨「兩岸路線」有倒退跡象。兩任黨主席有模糊原本「九二共識」的作法;國民黨內部的青壯派也曾表達出對「九二共識」的疑慮。據此,中共在團結統一戰線上,會更強調不能僅是口頭支持「祖國統一」,必須做出「祖國統一」的外顯行為。

針對青年族群不投票以及中間派投票取向上的非政黨傾向,中共的統戰繼續強化原本的作法,繼續利用媒體生態以及官方政策,以「融合」方式營造與吸納年輕族群以及要民生的基層民眾,利用物質利益「誘、養、套」此等群族,審查並建構此等族群的「愛國統一」意識。中共一貫鎖定「促融」的「三中一青」(中小企業、中南部、中低收入、青年人)以及「一代一線」(青年一代、基層一線)。愛國統一戰線,更早已強調「網路人士」。

和平發展 反對台獨分裂和外部勢力

中共在兩岸關係與國際層面,會不斷營造台灣人民要和平、不要「台獨」的氛圍。歸咎台海和平與穩定的問題並非中共不開放兩岸關係和平交流大門,此乃台灣執政陣營的「台獨」所為。此番文字中,台獨勢力字眼放在外部勢力之前,可為證明。當然,亦可顯示,中共近日在國際社會的友善外交有點成效,從拜習會到會見各國領袖等。

中共藉選舉結果型塑「反台獨」的氛圍於台灣內部以及國際社會,瓦解台灣人民與國際社會對中共的戒心。中共會以台灣選舉結果營造「經濟靠中國」的氛圍」,瓦解「安全靠美國」的論述。安全不必靠美國,其一,選舉顯示,不和平根源是民進黨政府;其二,美國自顧不暇不可靠,且美國需要中國,也正與中國和解;其三,國際社會需要中國,也逐一與中國和解;其四,中共會開放並強化兩岸交流,鼓勵台灣人民到中國(強化融合)。

中共把動武責任歸咎台獨以及與台獨合作的外部(美方)勢力,掩飾中共動武的可能性。一旦動武,傷害的是全台灣的生存利益,全台灣內部的人自然也包括支持統一者(即中共定義的愛國者)。所以,中共言語與行為的矛盾,攻破「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說法。

此自然是一種認知作戰,亦即一種分化、拉攏與破壞的銳實力作法。分化台灣人內部,挑撥離間並誘導台灣人自相殘殺,拉攏支持祖國統一的人進行對不支持祖國統一的人的鬥爭,傷害台灣人團結一致抵抗外侮以及民間社會支持台灣與美國政府的愛國心。此等認知作戰也將配合台灣的在地代理人機制,進行操作。

強化攻台 融合發展

饒是如此,中共會繼續強化攻台與占台實力,攻台意圖仍會不斷釋放。中共短期的攻台機率受限於準備實力尚不足以及國內問題層出不窮。內政與外交相連,中共在「二十大」後的積極外交作為亦顯示亟欲營造與國際社會友好交往的氛圍,顯示美國為首的陣營圍堵已對中國有所影響。

中共依舊不斷釋放攻台意圖,持續「灰色地帶」的壓迫性作法,視強制性外交作為與非戰爭的軍事措施為保證「祖國統一」的憑藉。

融合層面上,所謂的兩岸同胞福祉,除了物質面利益,包括精神面。中共持續強化幾年來的融合作法:經濟融合、社會融合、文化融合,以達心靈契合。中共將繼續從單方面出台各種經濟、社會與文化性利誘性政策,吸納台灣人民,推動兩岸線上與線下交流,以福建省為基礎,從試驗區推廣到中國各地。

由於融合強調從物質(經濟融合、社會融合)到精神面(即文化融合、心靈契合),據此,中共將對於到中國去發展的台灣人(台商、台師、台青等),更著重於政治表態與效忠。換言之,不能僅是口頭支持「祖國統一」,必須做出「祖國統一」的外顯行為。說到底,所謂的融合與契合,中共將從政治標準來判定,反「獨」促統的具體行為將是未來在中共判定台灣人的政治標準的基礎。

作者》賴榮偉  政大法學博士、大學助理教授、台灣地方發展暨對外交流促進會理事、企業顧問、專欄作家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