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中國青年存錢作戰蔚然成風 內需不振經濟增長路遙遙

  • 時間:2024-04-25 15:25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中國青年存錢作戰蔚然成風 內需不振經濟增長路遙遙
青年收入過低,寧儲錢不消費,對於中國政府而言是令人頭痛的問題。(示意圖/Unsplash)

中國國家統計局本月16日公布第一季經濟數據,受惠於工業生產增長,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增率達5.3%,高於市場預期。不過,中國大力投資製造業催谷經濟,內需消費卻仍然拉動不起,特別是就業難、薪水降、社會前景不明朗的「Z世代」年輕一群,近年更興起存錢大作戰的風潮,如網上找陌生人做「存錢搭子」互相監督,強制存錢,又有「假裝存錢法」,把幻想消費轉化為小額存款等。中國經濟前景暗晦窒礙消費信心,內需不振打擊企業投資與招聘,惡性循環形成一種自噬機制,不利中國長遠發展。

逾半年輕人存款不足10萬人民幣

中國經濟自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高速增長,甚至有一段時間GDP「保八」(每年保持8%增長)視作等閒。不過疫後中國經濟受重創,青年失業率過去幾年飆升,至去年中已高逾兩成,每五人就有一個失業,數據震撼到中國政府需要「蓋牌」一段時日,今年重新公布經官方「調整」後的青年失業率顯著下跌,本月中公布中國3月16至24歲青年失業率為15.3%,與對上一個月持平,但仍處於高水平。房地產泡沫爆破如雪上加霜,從前年輕人努力賺錢憧憬「萬家燈光有我一盞」,現在手上房產不是爛尾就是變成負資產,有工作的尚且不敢衝動消費,待業的就更需要錙銖必計。

內地DT研究院去年底發布《2023年中國年輕人儲蓄與消費報告》,針對30歲以下年輕人的收入、存款、消費與理財等方面作調查,結果顯示21.5%的人存款不到1萬(約4.5萬新台幣),53.7%存款不足10萬元(約台幣45萬元)。網友議論紛紛,有人說:「工資這麼點,物價漲得飛起,活着就很不錯啦﹗」亦有人留言:「建議下次調研年輕人負債多少錢。」

由「存錢搭子」到「假裝存錢法」

年輕人對未來憂心忡忡,透過存錢增加安全感成為潮流,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最近兩年,中國社交媒體上充斥存錢相關的話題標籤,比如「#存錢#存錢大作戰#存錢打卡」等等,其中一個新興的理財方式叫「存錢搭子」,通過網路平台尋找搭檔,藉著陌生人互相督促和激勵,克制消費欲望,達到儲蓄目標。如2020年在網路平台豆瓣開設的「貧民窟喪心病狂攢錢小組」有近3萬成員,成員為年收入低於8萬元人民幣的群眾,通過互相鼓勵與分享生活中關於攢錢與開源節流的資訊,標榜「喪心病狂不是輕飄飄一句口號也不是瘋狂壓制欲望的代名詞,而是一種不達目標誓不罷休的決心和自律。」

另一個既流行又奇葩的儲蓄方式是「假裝存錢法」,就是虛構一些劇情或模擬各種生活場景,題材自由發揮,重點是為劇情中的主角籌集各項資金,最終會轉化為現實的存款,如有人模擬懷孕,比照懷孕的歷程,規劃孕婦的所需開銷,74天後存下3000人民幣;有人幻想自己是落難公主、穿越到現代的大將軍等,因有「任務在身」而扭盡六壬存錢,為刻板的儲蓄注入趣味。不過亦有網民吐槽:「沒那麼多收入,啥存錢法都白搭。」

國民收入過低 壓抑需求被迫低欲望

青年欲望過低,寧儲錢不消費,對於中國政府而言絕對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在人口紅利不再、青年失業高企到民眾消費信心不足三面夾擊下,制約了內需成長,增加中國進入通縮的風險。近年不少關於中國進入「低欲望社會」的討論,「低欲望社會」一詞源於日本經濟學家大前研一,針對日本泡沫經濟爆破失落二十年後的社會狀況作研究,籠統而言是指社會人口減少,出現超高齡化同時失去上進心與欲望的年輕人愈來愈多。

年輕人不願結婚生子,不貸款買車買房,對物質沒有強烈欲望,連在事業上晉升的動力亦欠缺,在這個情況下,不管政府推貨幣量化寬鬆政策或是加大力度投資基建,亦難以提振國民消費信心來振興經濟。驟看之下,中國社會有「低欲望社會」的某些特徵,但卻不可相提並論,因為日本是已發展國家,國民生活水平遠超中國人,而中國是陷入「未富先老」的危機。中國北京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劉俏早前接受大陸媒體訪問分析,中國不是低欲望社會,相反是國民收入水平太低,很多人沒有被基本公共服務覆蓋,他們不是沒有欲望,而是需求被壓抑下來,令人憂慮人民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將帶來新的社會問題。

求而不得,捨而不能。強壓欲望,同時升起一股對現實的怒懟與不甘,當民怨升至臨界點,管治危機一觸即發。

作者》余知宜  在香港從事傳媒工作二十多年,走訪社會各界,目前在台,不忘記者初心。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