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台適生活】 – 交通篇(1)

  • 時間:2023-07-26 14:55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台適生活】 – 交通篇(1)
最近台灣有推出新法規要求駕駛者禮讓行人。(圖:中央社)

最近好像比較多媒體報導關於台灣交通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對以前當旅客的我來講是始料未及的,印象中來到台北市只需要搭捷運和公車就可以四通八達,去中南部我都是開車或包車的,所以對台灣的交通問題沒什麼印象。唯一是在去墾丁那一次,當時我是朋友中唯一渴望騎機車走走的人,但朋友們都「耍手擰頭」(揮手搖頭,表示堅決不同意做某事),說台灣交通很危險,尤其是騎機車的更容易出事,加上我又沒有駕照,如果出什麼事就很麻煩。當時我被說服了,但從我旅遊的整體經驗來說,印象中台灣交通是方便暢順的。但居住在一個地方就可以從當地人的視角,看到台灣交通存在很多需要改善的空間。由於我長時間生活在中南部,本文我將以行人和駕駛者的角度,分別描述一下我在台灣中南部使用道路時遇到的難題。

首先是行人,中南部的捷運系統沒有台北發達,台中只有一條捷運線,但公交車系統算是可以滿足大部分生活地區 ; 台南沒有捷運,生活區比較密集 ; 高雄算是捷運第二發達的城市,搭捷運基本上可以到大部分生活用得上的地區,外加有輕軌連接沿岸的觀光景區,算是便捷。平常在路上行走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沒路可走」,因為中南部很多行人道都是「亭仔跤」( 騎樓 ),也就是別人家或店家的門口,那麼別人在家門口要放什麼也理所當然,於是亭仔跤下基乎就是停放車子、盆栽、攤販、餐廳座位等各式各樣事物的地方。於是,行人很多時間遇到的情況就是在行人道走十步內,就要走出去車道上繞過堵塞的行人通道,其間你會感受到車子在與你距離不到半米擦身而過。

剛到台灣時,我每次走出去都戰戰兢兢,邊走邊左顧右盼生怕車子撞上,但後來習慣了人車共行,要走出去就放膽走,因為車子撞上你的話麻煩的是他,所以習慣了就覺得還不算危險,但這也引申出對駕駛人造成一大煩惱,就是行人都走出來與車爭道。另外,夏天要在毫無遮蔽物的路上行也是很痛苦,就算在亭仔跤下走也有機會被不同的雜物和上下階級絆倒。在香港走路遇到的問題是很多人邊走邊看手機而撞到別人,在台灣走路就完全能解決這問題,因為不看著路走肯定會摔死。這部分對身障人士是最大的困擾,如果不幸在台灣受傷要坐輪椅,幾乎沒辦法安心暢順的出門。

對行人來講第二個最大的危險是過馬路。首先是在中南部有很多過路處都沒有行人紅線燈,只能看車用的紅綠燈來判斷過路時機。這裡最大的問題是,很多駕車的人也會在黃燈甚至已經紅燈時加速過路,而路人也很會把握轉紅燈的迅間過路,沒有行人綠燈和車用紅燈的時間差來保障行人。另外,行人可以過路時,同時也是車子可以右轉穿越行人過路處的時候,這個設計雖然跟日本相似,但台灣駕駛者都習慣與行人爭先過路,行人的過路時間就被迫縮短,最近台灣有推出新法規要求駕駛者禮讓行人,希望情況會有所改善。

還有很多行人道是用地上的油漆來辨識,也不像香港般有欄杆,於是很多車子在轉彎時也會壓到行人道上,行人道形同虛設。在北部我看到一條窄巷,它的闊度剛好夠車子通過,但它同時在路上劃了三分之一闊的行人區域,代表行人道也是可以讓車子用。對於香港生活的人來講可能會覺得有點莫名奇妙,因為香港的人車道都區分得很開,不會讓兩者互相佔用道路。(續)

作者》今晚打老虎  曾是香港上班族,目前來台重返校園讀書,對美食情有獨鍾,希望用文字記錄香港。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