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強力維穩下的和諧是假象 專家:中國正處「穩而不安」的高風險社會

  • 時間:2023-08-30 22:09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強力維穩下的和諧是假象 專家:中國正處「穩而不安」的高風險社會
台灣公共策益等團體共同舉辦的Y’s Day「週三青年日」30日以「和諧社會還是風險社會?經驗者眼中的中國現在進行式 」為題與青年舉行座談。(台灣智庫提供)

中國在實施反間諜法之後,除加大對西方企業的打壓,更讓社會處於風聲鶴唳的抓間諜氛圍。在官方強力維穩下,中國社會呈現一片和諧,然而學者們認為,當內部風險越高時,中國往往就會表現得越獨裁、對外關係更強硬,也讓世人更加不安。有中國學者曾說,習近平政權狀態是「穩而不安」,在計畫式和諧社會下,一旦壓抑過大就會形成一股隱形反動力量,而和諧假象下實際上卻是高度風險的社會。

由台灣公共策益、台灣智庫、台灣公民人權聯盟、台灣青年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中央廣播電台、新頭殼、台灣勵志協會、亞洲政經與和平交流協會及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等團體共同舉辦的Y’s Day「週三青年日」30日以「和諧社會還是風險社會?經驗者眼中的中國現在進行式 」為題與青年朋友舉行座談,共同探討當前中國社會的現況與風險。

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代秘書長吳瑟致強調,中國進入習近平全面統治的時代,並從集體領導轉為單一強人統治方向,在中共二十大之後,不但對內針對經濟市場干預、社會穩定的控制、對外部因素的封鎖等監管,再加上隨著《反間諜法》的修訂,以及近年來推出《反外國制裁法》、《數據安全法》、《網路安全審查辦法》等立法,已讓中國的整體環境昨是今非,更讓中國從外界眼中的機會變成威脅和風險,台灣社會尤其該了解兩岸互動的風險。

身兼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的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則表示,今天的主題不僅是學術的議題,也是有即視感的現在進行式。現在的中國的確被視為高風險國度,不然「去風險」也不會成為目前各國的對中主流態度。

中國的和諧是計畫式和諧但風險無法計畫

董思齊進一步指出,當前先進民主國家開始追求有彈性的供應鏈以確保不被任何一個國家——當然特別指的就是中國——所脅迫。另一方面,因為中共「 一把手一把抓」的制度設計,帶來政治上「懶政」與「躁政」的極大不確定性,導致無法合理且即時地回應突發風險,我們從疫情下中共清零封控的回應方式、甚至是前一陣子北京附近地區因無預警洩洪所導致的洪災就可略知一二。只是,當內部風險越來越高時,中國就會表現得越來越獨裁、對外關係越來越強硬,讓世人更加不安,也因此更增加了解中國現狀的急迫性與重要性。而當中國越來越封閉時,對中國的了解將越來越困難,此時透過經驗者的眼睛來看當前中國的社會發展前景,將能提供理解中國的更好途徑,讓民主台灣的青年朋友知道如何面對與看待這個風險越來越高的國家,這也是舉辦這場活動的最大目的。

Y’s Day「週三青年日」30日以「和諧社會還是風險社會?經驗者眼中的中國現在進行式 」為題與青年舉行座談。圖左起: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的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淡江大學戰略所助理教授馬準威、琉園股份有限公司協理林育任林育任、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代秘書長吳瑟致、《新新聞》副總主筆林庭瑤、ETtoday新聞部大陸中心主任魏有德、經濟民主連合組織部主任陳佑維。(台灣智庫提供)

淡江大學戰略所助理教授馬準威認為,威權體制最大的穩定來自於對公民社會的箝制,但最大的脆弱性也來自對公民社會的箝制。因為人有尋求自由的本性,無法被長時間、高強度地壓抑;一旦壓抑太久,這股壓力就會成為隱形的反動力量,伺機而動,尋求破口。因此,中國研究學者最常描述中共(習近平)政權的狀態是「穩而不安」。事實上,中共尋求的「和諧社會」是種計畫式的和諧,然而風險永遠不會是計畫內的產物,因此兩者是無法調和的。

長期往來中港澳的琉園股份有限公司協理林育任坦言,「投資一定有風險」,而一般商業判斷認為,對中投資風險仍在可控範圍內。現在雖然有很多廠商撤出中國大陸,但不諱言仍有不少人前往就業與投資,基本上大家不用為企業擔心投資風險,因為風險評估是企業運作的基本功課。不過林育任建議中國政府,政策應透明、穩定、可預測,才更有利於吸引外資企業赴中投資。

與中國接觸務必先了解遊戲規則和紅線

《新新聞》副總主筆林庭瑤指出,從香港反送中運動、港區國安法雷厲風行之後,白領階級和高知識分子的生存空間大受壓迫,香港出現九七回歸後的第二波大移民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香港公務員,在2022年度有4000人辭職,占總數2成,且多是10年資歷的中流砥柱,「用腳投票」的情況可見一斑。取而代之的是,香港現在自稱「灣區」,過去的「港星」變成了「大灣區哥哥」,在在顯示香港過去「國際自由港」和「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正快速消退。

ETtoday新聞部大陸中心主任魏有德分享自己在中國二、三線城市的多年採訪經驗,在馬政府時代,中國民眾無論老少都對臺灣印象好、有憧憬,喜歡來臺自由行,但現在已徹底改觀,從「中國一點都不能少」到「臺灣是中國的一部份」,習近平定調的民族主義論述,已從上到下,深植人心。魏有德認為中國充滿機會和風險,他鼓勵年輕人在了解中國遊戲規則和政治紅線的安全前提下,儘量親身探訪中國、了解中國,作出屬於自己的判斷。

曾多次參與「統戰團」的經濟民主連合組織部主任陳佑維透露,在海康威視的總部裡,幾乎每位訪客都在入口通關時被掃臉建檔,他們對自家產品被廣泛應用在大規模數位監控,感到頗為驕傲。另一方面,在字節跳動(即抖音母公司)的參訪經驗中,即便幹部不斷抱怨中國政府對其旗下社群平台的百般限制,卻仍配合官方政策,聘用上萬名審查員進行自我審查。陳佑維直言,中國政府對企業的控制力極大,中國企業應被視為中共的延伸,而今數位部對資通訊設備管制仍有不足,恐將造成國安隱患。

延伸閱讀

台灣智庫-週三青年日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