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中元節與盂蘭節.台灣與香港農曆七月大不同《習俗篇》

  • 時間:2023-08-31 18:06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中元節與盂蘭節.台灣與香港農曆七月大不同《習俗篇》
香港傳承嶺南文化,每逢「盂蘭節」廟方都會在附近空地搭建舞臺表演神功戲。(圖:維基百科)

上一篇跟大家分享過我在台灣兩年多以來,看到的七月節台港大不同,這一篇我還會繼續以中元節與盂蘭節來講講,台灣跟香港在宗教上三教合一下的差別。不管是台灣的「中元節」還是香港的「盂蘭節」看起來主角都是「好兄弟」,但是呢,兩地對「好兄弟」示好的方法也很不一樣。

台灣一直是一個宗教蓬勃的國度,除了幾百公尺以內就有一個媽祖或土地公(福德正神)座鎮外,不管是西方的教會、泰國四面佛、藏傳佛教等,一應俱全,說得上是比台灣在民主體制下所衍生出來的政治組織還要多,而且對神明亦都非常恭敬。

台灣宮廟有布袋戲,香港有「神功戲」,只是在「中元節」上,台灣的布袋戲少有在中元節舉行,多以宮廟慶典、春秋二祭、神明誕辰才會出現。而香港除了上述情況外,在「盂蘭節」當下都會舉辦神功戲。

香港傳承嶺南文化,在不同的日子,或是宗教活動上都會舉辦「神功戲」,神功戲劇目多以「粵劇」、「潮州戲」及「福佬戲」為主。

傳統認為,神功戲是一種同時能讓人與神明共同欣賞的活動,一般而言,在神明誕辰,如「天后誕」(即媽祖誕辰)、宮廟慶典、太平清醮(即台灣「平安醮」或「五朝清醮」)等時候都會舉行、想當然,七月「盂蘭勝會」下,鬼門關大開,十方八界「好兄弟」光臨,為一視同仁廟方都會在附近空地搭建舞臺表演神功戲,讓「好兄弟」能與人、神同樂,超渡同時欣賞劇目,化解怨氣⋯

由於神功戲「觀眾」不只活人,還有神明以及「好兄弟」,所以在流程上亦都非常講究,除了請神、拜先人、拜地方菩薩及拜戲神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儀式叫「破臺」,若然準備表演的場地未曾舉行過神功戲表演,戲班會在開戲前,舉行「破臺」儀式「祭白虎」。

由身穿黑「四色褂」的武財神演出「跳大架」,在台上走遍每個角落除煞氣(如新居入伙時「拜四角」有異曲同工之妙)。過後,財神會登高山尋老虎(虎爺),把生豬肉餵到老虎口中,向其安撫後並將其綑綁,以示降服老虎成為神獸虎爺。其後財神又會以「衣紙」(即「金紙」)抹去其面上妝容,儀式正式完結。值得一提的是,整個「破臺」過程中,所有人都不能發出聲響,否則會招致厄運⋯

當「破臺」成功後,出演丑角的演員會負責開筆,以硃砂筆在後台寫上「大吉」二字,當中「吉」字的「口」必需為開口,以示吉利,此乃「丑生開筆」,然後正式出演「例戲」。

在「盂蘭勝會」演出時,「例戲」前表演者都會以不開放入場的形式表演一齣《五連福》,表演時間大約半小時,相傳這是為神明以及「好兄弟」悉心安排的表演,為以示尊敬,會先讓表演及衪們欣賞,以保祐往後數天的表演一切順利。

台灣每年都有各種大大小小的宮廟活動,大至正月初一搶頭香、媽祖遶境、小至宮廟布袋戲、花炮會等,都會吸引不少信眾前來參與。香港亦會在重大的宗教節日中舉辦不同的大型宗教活動,自古以來祭天、祭地等宗教儀式,不管是古代帝制,還是現今文明社會下,都是政府重視的活動,或許原意是希望透過這一些活動,讓神明與信眾同樂、又或是一種尊重文化傳承的展現,另一邊廂若然社會氣氛低迷之時,這一些活動能夠以熱鬧的氣氛,讓人們從消沉的情緒中走出來。然而,現今中共在一習獨大的情況下,不停打擊宗教活動⋯

常言道「信仰使人團結、信仰使人堅定」,當一個社會中,人民沒有信仰、不再堅定,信念被扭曲,對前路迷惘,當權者還可以穩固自己的權力嗎?甚麼樣的社會,孕育出甚麼樣的人。當人民迷失、動搖,政權還能走得多遠?還是當權者囂張得以為自己是政權核心,就妄想成為神?

作者》張寧  香港青年,反送中後來台 。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