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應對中國在太平洋地區不斷增加的影響力,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展開魅力攻勢,向數十個太平洋島國做出新的承諾,但這些承諾能否付諸實行,將左右這個魅力攻勢的成效。
美國總統拜登9月下旬在華府與太平洋島國領袖們進行了兩天的峰會,以尋求和這些島嶼國家建立更密切的關係,並承諾將提供更多的經濟援助,在中國對太平洋的影響力日益增強之際,展現了美國重返這個區域的決心。
太平洋島國論壇峰會 拜登尋求深化關係
繼去年9月首場太平洋島國論壇(Pacific Islands Forum)峰會後,拜登今年9月再度與這個集團的領袖和代表們會談。在峰會的一開場,拜登先是為他今年5月無法出席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峰會致歉,當時他因為處理美國政府的債務上限問題而缺席。
在尋求與太平洋島國建立更密切的外交聯繫下,拜登在此次峰會上正式宣布與庫克群島(Cook Islands)和紐埃(Niue)建立外交關係。此外,美國政府今年已經在索羅門群島和東加王國設立新的大使館,並準備建立駐萬那杜的大使館,同時在斐濟設立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辦公室。
不只軍事連繫,拜登也關注這些太平洋島國因氣候變遷所面臨的生存威脅,並承諾將再提供約2億美元資金,用於減輕氣候變遷影響、刺激經濟成長、打擊非法捕魚和改善公共衛生,希望「表明美國致力於與太平洋島國共同努力,在未來幾年擴大和深化我們的合作」。
澳洲智庫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Lowy Institute)太平洋島嶼計畫主任基恩(Meg Keen)形容這場峰會是「歷史性的」,基恩說:「考量曾經的長期缺席,美國已經相當迅速的彌補失土」,「他們已經回到這個地區。這個地區正等著看這些重大承諾是否會兌現。」
索羅門、萬那杜領袖缺席 突顯中國影響力
儘管拜登在今年峰會上沒有提及中國,但美國在這個區域與中國的競爭已經明顯白熱化。
去年峰會時,拜登與太平洋島國領袖共同發表了「太平洋夥伴關係戰略」(Pacific Partnership Strategy),特別點名中國的施壓和經濟脅迫,可能損害這個地區,乃至美國的和平、繁榮和安全。
今年的峰會,雖然太平洋島國論壇18個成員國都派代表出席,但部分國家領導人,包括索羅門群島總理蘇嘉瓦瑞(Manasseh Sogavare)並未出席,突顯出中國在這個區域的影響力,以及太平洋島國論壇的內部分歧。
立場親中的蘇嘉瓦瑞在參加完紐約的聯合國大會後隨即返國,頗讓美方失望。索羅門群島近年不斷強化與中國的關係,兩國去年並簽訂了一份安全協議,引發西方國家的嚴重關切。
另一位立場親中的萬那杜新任總理基爾曼(Sato Kilman)也缺席了峰會。
拜登太平洋承諾 需過美國國會這關
然而,拜登拉攏太平洋島國的努力能否收到成效,目前仍是未知數。專家指出,這將取決於拜登所做的承諾,特別是實質的經費援助,能否獲得美國國會的批准。
美國政府去年已承諾將在未來10年向太平洋島國提供8億美元的援助經費,但過去1年來,大多數經費仍未獲得國會批准。
在拜登今年承諾加碼2億美元的援助之際,美國政府與國會卻因政府預算案而陷入僵局。
美國國會智庫「和平研究所」(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 USIP)太平洋島國高階顧問皮克(Gordon Peake):「美國去年在第一次太平洋島國峰會上做出了很多承諾,非常合理的想法、非常合理的提案」,但是 「最大的挑戰是,一旦提交給國會,事情就會卡關。我認為這就是問題所在,即白宮在此事上或在將面臨的其他任何事情上所做的所有承諾,都要確保國會能批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