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季辛吉形塑美國外交政策 留下中東爭議遺產

  • 時間:2023-12-01 18:00
  • 新聞引據:採訪、法新社
  • 撰稿編輯:鄭景懋
季辛吉形塑美國外交政策 留下中東爭議遺產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AFP)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在11月29日逝世,作為極具影響力的美國外交家,他基於現實主義的外交策略,重塑了冷戰時期全球外交局勢,並且仍對今日美國的對外政策帶來影響。

縱橫全球外交界數十年的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在11月29日逝世,享嵩壽100歲。他以美國國家利益為優先的外交思維,形塑了美國當代的外交政策,但也在世界各地,包含持續爆發衝突的中東地區,留下許多爭議性的遺產。

季辛吉奉行現實政治 外交手段充滿爭議

季辛吉經常被與「現實政治」(realpolitik)連結在一起。這是一種基於權力與現實考量的外交策略。他的仰慕者讚揚他毫不客氣地推動美國的利益,把他與19世紀的德國總理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等著名外交家相提並論。

但批評者,特別是左翼人士,將季辛吉視為未被追究責任的戰爭罪犯,認為他讓越戰擴大至周邊國家、支持智利1973年的軍事政變、放任印尼1975年血腥入侵東帝汶,並且對巴基斯坦於孟加拉獨立運動時犯下的大屠殺視而不見。

化解贖罪日戰爭 奠定色列、埃及和平

對一些人來說,季辛吉最顯著的貢獻之一,是他建立了以色列和埃及之間的和平。以色列總統赫佐格(Isaac Herzog)在會見到訪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時,稱讚季辛吉「為以色列和埃及之間和平協議奠定基石」。

以色列在1948年建國後,與埃及打了5場戰爭,其中一場重要戰役是1973年爆發的贖罪日戰爭(Yom Kippur War),當時埃及和敘利亞對以色列所佔領的西奈半島(Sinai Peninsula)與戈蘭高地(Golan Heights)周邊領土發動突襲。在美國與蘇聯的軍事對峙正值高峰之際,這場戰爭加劇了戰事進一步成為廣泛中東衝突的風險。

當時擔任美國國務卿的季辛吉親赴中東地區,進行所謂的「穿梭外交」(shuttle diplomacy)33天訪問。他在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來回磋商,最終促成以色列與埃及的直接談判和讓步,並為兩國在1978年簽訂的和平條約「大衛營協議」(Camp David Accords)奠定了基礎。埃及並在隔年1979年成為第一個承認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

季辛吉穿梭外交 拉攏埃及、削弱蘇聯

當時季辛吉的關鍵目標,是削弱美國的競爭對手蘇聯。而他的穿梭外交取得重大的成功,讓蘇聯失去埃及這個盟友。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研究美國外交政策的歷史學家雅庫布(Salim Yaqub)表示,季辛吉的策略既「聰明」,又「具破壞性」。

季辛吉查覺到當時的埃及總統沙達特(Anwar Sadat)希望把焦點從以色列,轉移至促使該國陷入困境的經濟上。

雅庫布說:「季辛吉瞭解到,只要埃及不再與以色列對抗,只要埃及的力量從阿拉伯-以色列的軍事平衡中被去除,那麼其他反色列的阿拉伯角色,包含敘利亞、約旦、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它們的力量會顯著減弱。」

建立秩序取代和平妥協 季辛吉的謹慎外交

曾撰寫一本有關季辛吉中東政策著作的前美國駐以色列大使英迪克(Martin Indyk)說,季辛吉認為國家之間不可避免地會發生衝突,因此最好不要尋求和平妥協,而是要建立秩序,就像奧地利首相梅特涅(Metternich)在拿破崙戰爭後於歐洲所做的。梅特涅當年在拿破崙戰敗後的維也納會議(Congress of Vienna)重建歐洲秩序與權力平衡。

曾在10年前參與調解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平最後一次重大嘗試的英迪克,在2021年於他的新書發表會上承認,他沒有季辛吉那樣的小心翼翼。他急於推動和平而非漸進式累積成果,他說,「結果情勢在我們面前爆炸了」。

擱置巴勒斯坦問題 中東問題遺留至今

毫無疑問地,季辛吉的調解協助結束了1973年贖罪日戰爭,但以巴根本的爭議仍未解決,也就是猶太人與巴勒斯坦人要如何在這塊有爭議的土地上比鄰而居。許多人批評,大衛營協議中沒有將巴勒斯坦人的需求與權利納入考量,為以巴往後數十年的持續衝突種下惡因。

歷史學家雅庫布說,季辛吉拒絕處理巴勒斯坦問題,被證明是「相當災難性的」。

雅庫布認為:「這並不全是季辛吉的錯。在他之後的人也犯了很多錯」,「但我認為,拒絕面對以色列-巴勒斯坦問題的這項基本政策,讓我們走到了今天的地步。」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