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大選最前線/三黨兩岸政見 學者:賴清德較符台灣利益

  • 時間:2023-12-28 17:29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王照坤
大選最前線/三黨兩岸政見 學者:賴清德較符台灣利益
總統大選各陣營的兩岸政策與國家定位議題,是選戰中最受關注的焦點之一。(圖:中央社、賴清德臉書/央廣合成)

兩岸問題是總統選舉中相當關鍵的一個議題,針對三黨總統候選人的兩岸相關政見,學者林泰和分析,兩岸議題最重要的是必須先確定國家定位問題,蔡英文總統「四個堅持」裡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是最重要的一點,而承襲蔡總統路線的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及其提出的「四大支柱」,相較其他兩黨總統候選人,更能符合台灣利益。

學者:賴清德立場鮮明 符合台灣利益

簡要概括三黨的兩岸政見,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除重申蔡總統「四個堅持」,並提出「四大支柱」;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主張「兩個目標、三個監督管道、四個戰略縱深主軸」;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則提出「台灣自主、兩岸和平」及「五個互相」。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林泰和表示,相較侯友宜與柯文哲,賴清德的立場鮮明,原因是他繼承了蔡總統的路線,而蔡總統路線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台灣定位問題,亦即四個堅持裡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而這項堅持最符合國家利益,林泰和說:『(原音)這一點是明顯和其他兩個候選人是不一樣,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是事實、是現狀,也是常識,而且這個事實是從1949年就開始。』

林泰和認為,若以台灣來簡稱中華民國、台澎金馬的話,只有台灣是獨立的,中國才較無理由攻打台灣,因為我們可以選舉總統與立委、有著主權行為,所以互不隸屬主張非常重要,必須向全世界宣示,台灣、現在名字是中華民國或中華民國台灣是獨立的,不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樣國際社會才有理由幫助台灣,才不會變成干涉中國內政。

學者:和平要有實力支持 對話無法達成

三位總統候選人都談「和平」,林泰和指出,賴清德更為強調國防力量與自我防衛,這與美國故總統雷根「以實力增進和平」(peace through strength)的理念一致。

林泰和表示,侯友宜與柯文哲雖都有提出國防政見,但更強調對話與交流,對話交流雖然是好事,不過對話交流無法達成和平,例如面對希特勒與東條英機時,最後都是以軍事力量擊敗,若採取對話,就會看到1938年的「慕尼黑協定」,換句話說,如果背後沒有實力支持,協議只是一張廢紙,林泰和說:『(原音)賴清德比較比較強調這點,就是要透過強化台灣的國防實力,不管是透過台灣自己的力量,還是連結美國、日本這些友好我們的國家來增加我們的國防實力,讓人民解放軍不敢打我們,我覺得用力量換取和平,賴清德最強調的重點。』

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丁仁方表示,侯友宜提出「和平與戰爭」的選擇,意即票投侯友宜可以確保兩岸和平,連帶也確保主權與民主,投給賴清德則可能帶來戰爭風險。

舊金山「拜習會」後,蔡總統在紐約時報DealBook Summit專訪中表示,「目前中國領導階層面臨來自內部的極大挑戰,我認為現在也許不是他們考慮大規模犯台的時機」;丁仁方指出,蔡總統在說明目前沒有戰爭風險,年輕人會接受這個說法,而在這次大選,年輕人選票將是決勝關鍵,丁仁方說:『(原音)她要加強一個印象就是說,這不是一個戰爭與和平的選擇,因為既然沒有戰爭的風險,怎麼會結果會導致可能的戰爭呢?年輕人現在也接受這個邏輯。』

學者:兩岸經貿主張應順應國際潮流

中國在我選前不到一個月公告中止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政府痛斥這是種毫不掩飾的介選行為。在兩岸經貿議題方面,賴清德主張管控風險、全球平均布局,侯友宜與柯文哲則都認為要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後,與中國洽談相關貿易協議。

林泰和表示,賴清德的政見較符合國際潮流,也就是自由世界在執行的「去風險化」及「友岸外包」,侯友宜與柯文哲則比較沒有強調去風險與分散市場,換句話說,他認為賴的觀點是從國際走向中國,侯則主張從中國走向世界。

丁仁方觀察,這次兩岸議題會導致選票流動的情況並不明顯,遠不如2012年的選舉,他說:『(原音)經濟選民可能以前5到10個百分點,流動多少會左右大選,這幾年其實沒那麼明顯。』

至於兩岸貨貿、服貿雖是經貿性質的協議,但丁仁方指出,其實都是由政治問題主導,如果不說清楚,中國大陸不可能與台灣重啟對話。

台權會:人權問題不應過度樂觀判斷中國

另外可提出討論的是台灣人前往中國遭拘留或逮捕的狀況,也是許多台灣人關心的議題。台灣人權促進會向三黨總統候選人提出的人權八問中,就希望他們回覆如何救援在中國被失蹤的台灣人。

台權會表示,民進黨對此提出明確觀點並批判中國侵害人權,但國民黨與民眾黨都對中國「做為一個負責任大國」或「增進與中國的互動和溝通」、「期待中國完善法律制度」,有過度樂觀及錯判情勢的狀況,台權會資深研究員施逸翔說:『(原音)很多出版社跟公民社會都在關注富察,也就是還在中國被失蹤的八旗文化總編輯;包括國民黨跟民眾黨在回應這題時,其實都有一個對於中國過度樂觀的判斷。』

對於侯友宜主張未來兩岸對話以「先談人權」為優先,特別要保障台灣人在大陸的人身自由,施逸翔也認為,這是過度樂觀與錯判情勢,因為看到新疆、香港等情況,都已證明與中國的互動風險很高,尤其中國仍不排除以武力併吞台灣,與中國在政治上的任何互動,都必須通過全民檢視。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