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台適生活】學台灣語言

  • 時間:2024-01-27 09:30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台適生活】學台灣語言
作者現在每當跟新朋友去唱 KTV時 ,都會默默點一串台語歌,唱幾首讓大家誤會他是台灣人。(圖:freepik)

早前跟香港朋友吃火鍋,聊到想學語言的話題。朋友因為追星想學日語,我就因為在台灣生活想學台語。很多在台灣的香港朋友都對台語不以為然,一來生活上不必要,會講中文就夠 ; 二來不是每個台灣人都會用台語,尤其在台北,有時我貪玩用僅有的幾句台語唬爛台灣同學,他們除了驚訝之外,下一句就會接上「天阿 ! 你的台語比我還好。」。實情當然不是,他們起碼真的「識聽唔識講」,我「唔識聽又唔太識講」,差天共地。

當初會想學台語,是因為學校有個教授很愛請學生到 KTV 唱歌減壓,他尤其喜歡帶香港同學,因為他喜歡香港歌。普遍的台灣人聽到香港歌,只講得出海闊天空、陳奕迅等特別出名的,他除了80、90年代的天王巨星,2000年代的張敬軒到2010年代的 Dear Jean,橫跨三代的音樂人他都有關注,甚至還會用廣東話唱,是真真正正的海外廣東歌粉絲。他常自誇是唯一會唱張敬軒廣東話歌的台灣人,事實不得而知,但他唱得很好。眼見台灣教授對香港歌的熱情,我亦不遑多讓學了幾首台語歌跟他比拼,由此學會了不少台語。

其實在學校的生活裡,確定沒太多機會用台語。但到菜市場或一些南部城市,台語就大派用場,有的甚至只能用台語溝通。有一次我用破台語跟水果攤老闆問價,他以快速而含糊的台語回應,我只好尷尬的解釋自己不會台語,請他再用中文說一遍。他大喜,多塞幾根香蕉當作見面禮,自此我去菜市場都會用台語問價,看看能否遇到熱情的頭家,多騙幾根香蕉。結果當然失敗,但我聽台語數字的能力急遽提升。

常說學語言就是學習一個地方的文化,台灣跟香港其中一個大差別是,台灣有原住民族群,香港名義上也有,但生活方式與都市人的差距沒有很大。最深刻的經驗是,我請教一個太魯閣族朋友早安的的族語,他一時講不出,四處問鄰居的長老們,結果發現部落裡都沒有人會說早安,只會說「你要出哪裡」,因為早安是漢人的語境裡才有的 ; 達悟族友人在我離開時,對我說 makapía 表示一路順風,即使只是回走路 5 分鐘的旅館。這種日常的關懷是平日在都市甚少體會的,或許跟他們生活的環境有關,在高雄就會聽到朋友特別講騎車小心。

學一種新語言,總比學一種熟悉但不完全初學的語言來得簡單,說的就是台語、族語和中文 ( 普通話 ) 。在我出生的年代,學生要從國小一學中文到國中三,大概每週學一個小時。香港日常生活幾乎只會用廣東話,普通話只有上課、聽歌,或遇到中國旅客問路才會用到,很多字似懂非懂,但又因為直覺上覺得自己學過,不用刻意花時間再學,所以講了那麼多年還是「唔鹹唔淡」。反而在講台語和族語時,朋友都稱讚我發音標準,可以假裝台灣人,尤其是在唱歌的時候。現在每當我跟新朋友去唱 KTV ,都會默默點一串台語歌,唱幾首讓大家誤會我是台灣人,待聊天時觀察他們露出一種「他的中文好奇怪,但他又會台語,到底他是哪裡人 ?」的表情。

要學族語的歌比台語更難,台語比碼有些漢字可以聯想,族語只有羅馬拼音,不太抓到發音。但我還是學了一首,那是蘭嶼的回收車主題歌。跟都市的《給愛麗絲》和《少女的祈禱》不同,那是用達悟語創作的歌曲,只在蘭嶼播放,內容大概叫大家做好回收。那我是怎麼學到的 ? 就是在搭拼板舟出海時,船主邊划邊教我唱,一字一句的幫我糾正,來回不到 30 分鐘就學會,上到岸還把船主朋友都嚇到,終於體會到台灣朋友一臉興奮對我唱海闊天空的心情。

作者》今晚打老虎  曾是香港上班族,目前來台重返校園讀書,對美食情有獨鍾,希望用文字記錄香港。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