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2月在一場歐洲領袖齊聚、討論俄羅斯與烏克蘭戰爭的會議中,拋出了「不排除西方派兵援助烏克蘭」的議題,這番談話震驚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也挑戰了西方國家不直接插手這場戰爭的共識。
派兵援烏?馬克宏打破共識拋震撼彈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經超過2年,如何協助基輔儘快結束戰爭成為國際社會的當務之急。法國總統馬克宏在2月時拋出了震撼彈,表示俄羅斯正在更全面地展露出更為挑釁的態度,不僅僅是對烏克蘭而已。為了確保歐洲安全,必須阻止俄羅斯戰勝烏克蘭。他強調,雖然在派遣西方地面部隊到烏克蘭一事上各方「沒有共識」,但「不應排除任何選項」。
馬克宏拋出的「出兵烏克蘭」話題引發高度關注,但並未獲得廣泛回應。美國和歐洲的其他主要國家、甚至北約,紛紛表態「不考慮」或「沒有」這方面的計畫,顯然不願與俄羅斯正面為敵,以免衝突擴大一發不可收拾。白宮明確表示,美國不會派兵到烏克蘭作戰;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也強調,不會有德國或北約士兵參戰,要明確防止事態升級到北約與俄羅斯之間爆發戰爭。
馬克宏登高一呼 歐洲領袖卻紛紛閃躲
專家認為,馬克宏的發言符合他喜歡打破禁忌、挑戰傳統思維的形象。他這番「為阻止俄國戰勝、不排除西方派兵援烏」的說法,挑戰了國際社會認為此舉將加劇全球戰爭風險的普遍看法。但他也可能在日後被證明是有先見之明,並為有朝一日,西方國家如果決定更直接參與這場戰爭來對抗俄羅斯舖平道路。
然而,馬克宏雖然希望透過公開討論西方派兵到烏克蘭的想法來製造「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但他的表態卻可能衝擊到烏克蘭西方盟友之間的團結。而歐洲領袖迅速否認有意出兵,也導致人們對西方聯盟向來強調的團結立場感到困惑,並質疑馬克宏的言論是否只是一種空洞的威脅。
雖然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的顧問波多利雅科(Mykhailo Podolyak)隨即對馬克宏的說法表示歡迎,但是克里姆林宮已經揚言,西方出兵將造成俄羅斯與北約「無可避免」的直接衝突。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也表明,表示北約目前沒有派遣地面部隊到烏克蘭的計畫。
法國滅火 強調軍事存在不涉戰鬥門檻
此外,馬克宏這番「帶著決心說出的話」也加劇了與德國的緊張關係。馬克宏提到,「今天說『永遠不會』的人,就是2年前說永遠不會有飛機、遠程飛彈和戰車的人」。他還說,有些國家2年前只想提供「睡袋與頭盔」,被認為似乎在挑釁德國,因為柏林最初並不願向烏克蘭提供攻擊性武器。一名歐盟官員就認為,馬克宏此舉是在「盟友之間製造不和諧的聲音」。
為了幫忙滅火,法國外長塞儒內(Stephane Sejourne)出面澄清馬克宏的言論,表示他是在考慮派遣軍隊執行特定任務,例如協助掃雷、在烏克蘭生產武器、以及網路防衛。「這可能需要一種不會跨越戰鬥門檻的軍事存在」。法國方面表示,馬克宏是希望引發各方辯論,來討論這些不涉及戰鬥部隊的援烏想法。
事實上,雖然西方民主國家介入烏克蘭的可能性仍然很小,但馬克宏公開討論了向烏克蘭派遣歐洲軍隊的可能性,而這可能會導致這場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地面戰爭升級。馬克宏警告,俄羅斯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對烏克蘭以外的地區發動攻擊,威脅歐洲的集體安全。他表示,「這是一場歐洲戰爭,」「這是我們的土地和我們的大陸」。
西方團結派兵地面干預?可能性不大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馬克宏似乎試圖宣稱自己是統一歐洲的象徵性領袖,而歐洲正在為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可能重返白宮做準備。有鑑於川普對北約的反感、以及和北約往來的「交易」態度,馬克宏等歐洲領導人強調,保護自己免受未來俄羅斯侵略的責任,必須落在歐洲身上。
儘管馬克宏強調,「只要有助於實現我們的目標,一切皆有可能」,但關於北約成員國可能對烏克蘭進行地面干預的討論,大多數分析人士都認為,考慮到實際情況,這種可能性不大。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就引述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專家魏斯(Andrew S.Weiss)的看法。他表示,談論北約成員國可能向烏克蘭部署部隊有點轉移注意力。真正決定性的問題,應該在於歐洲人可以採取什麼措施,來彌補美國軍事援助的不足。
不過,荷蘭最高軍事將領艾謝斯海姆(Onno Eichelsheim)認為,「這是一種最後選項,我不認為北約國家現在願意這樣做。但你永遠不知道未來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