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不只認識一段台灣歷史 《尋找湯德章》展開探尋身份的旅程

  • 時間:2024-04-19 23:48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不只認識一段台灣歷史 《尋找湯德章》展開探尋身份的旅程
紀錄片「尋找湯德章」講述228事件受難者、台日混血律師湯德章故事。圖為台南湯德章故居中掛有夫妻倆的合照,供後人追思。(希望影視提供/中央社)

《尋找湯德章》的故事穿梭接近一個世紀,不單描述湯德章的生平故事,也有提及他的父親,還有他的養子,這三代人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經歷了兩次政權交替的故事。湯德章是台日的混血兒,他在日本殖民時代的台灣出生,也移居過日本,最後死於二二八事件中。

這部紀錄片並不是以二二八事件為主軸,它梳理了許多零散的歷史資料,告訴我們湯德章對混雜的身份認同產生了很多迷惘,「我想這到底是一個多麼不安定、多麼擾動的一個靈魂。」記者楊淑芬在研究湯的故事時,發現他一生的姓氏換過好多次,他曾經是「新居德章」、「林德章」、「坂井德章」,在二二八事件之前,他回到台南,最後流傳後世的名字還是「湯德章」。

在混亂的時代 迷惘才顯得真實

在重大的歷史事件中,一些影響後世的重要人物名字會被記住,還有他們的「英雄事跡」也會寫進歷史,這些人物的形象仿佛完美無瑕地符合他們在那段歷史,卻因為過份完美,有時候顯得不夠真實。

相反,這部紀錄片抓住了宏觀歷史事件的空隙,選擇了一個不同的切入點——探討個人身份認同,讓觀眾知道湯德章並不是由始至終都堅定自己是台灣人或日本人,他的身份認同在混亂的時代中不斷被挑戰著。他曾改過五次姓氏,最後一次還是改回跟隨母姓的「湯德章」,可能是對國族身份認同的矛盾,也可能是面對政權更替的對策,也可能為了重新建立自己與社會、家族的關係。我們無從知曉他的內心想法,但是他對於探尋自我身份的這份堅持是肯定的。

湯德章曾經以「林德章」這個名字入讀臺南師範學校,後來卻退學了。在學院保存下來的老舊退學名冊中,發現同屆學生退學的還有另外幾十位,後來有些人寫下回憶錄有提及當時學校嚴厲的環境,側面勾勒著疑似當時「林德章」衝撞老師的經過,還有學生集體反抗學校的事件。電影還搜集了不少照片、新聞剪報、家族訪談、入學名冊等,這些資料提供了多角度的線索,讓觀眾可以在「二二八受難者」或「英雄」以外的地方重新想像湯德章,將他視為一個更加立體,無法用一句說話、一個名字或一個名銜來總結的人。

每個世代也有自己對國族的想像

許多人曾經憧憬著回歸「祖國」的懷抱。台灣人民在日治時代結束時,國民政府的到來充滿美好的憧景,卻在國民黨政權接管後發生了二二八事件,死傷無數和戒嚴的恐怖時代造成了台灣歷史的傷疤。

香港也曾經有過類似的憧憬,60年代有些香港人反抗英國殖民的統治,最終發生「六七暴動」;1989年的一批香港學生聲援在北京的學生運動,更有部分人親赴北京參與並目睹「六四事件」發生,這是香港人在被英國殖民以來第一次加入中國的民主運動,某程度上展示了一種對中國的身份認同。

六七暴動(1967年),香港警察與示威者對峙街頭。(Roger Wollstadt, CC BY-SA 2.0, Wikimedia Commons)

2019年發生反送中事件,香港人反抗中國政權干涉香港的法治,並產生與中國割蓆的本土意識。我們可以看到不同世代的香港人也迷失於身份認同上,每一代人都想要一種歸屬,下一代人卻反抗著上一代曾經美好的想像。

歸屬和身份認同不只是香港、台灣的課題,以前的人可能以種族而分,為民族而戰,在現代社會的戰爭仍不斷發生,人們處於政局的動盪與對當權者的不滿中,也正在思考著身份的迷失。有些人甚至會把國族的邊界懸置。那些想像自己生活在地球村的人,可以如何找到自己的身份代名詞呢?

作者》甘甘 香港人,目前在台。寫在台見聞同時又會說起香港往事。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