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中國要求本土車廠 2025年前採購自製晶片比重需達25%

  • 時間:2024-05-17 12:09
  • 新聞引據:、日經亞洲評論
  • 撰稿編輯:陳文蔚
中國要求本土車廠 2025年前採購自製晶片比重需達25%
中國開始要求中國電動車大廠採購本土晶片比重到2025年時需達25%。中國電動車龍頭比亞迪(BYD)製造的電動車正等待運送到歐洲。(AFP)

《日經亞洲》報導,在與美國緊張關係不斷升級的情況下,中國這個全球最大汽車市場正希望建立一個具有競爭力與能夠自給自足的半導體供應鏈,因此,中國正敦促中國頂級汽車製造商,到2025年必須採購在地晶片達1/4。

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經要求中國上汽集團、比亞迪、東風汽車、廣汽汽車和一汽集團等大型汽車製造商,到明年(2025年)須將汽車相關晶片的本地採購比例提高到20%或25%,最終目標是讓所有的中國國產晶片都能夠用在汽車上。

報導指出,中國每年銷售超過3000萬輛汽車,約佔全球汽車銷售量的1/3,但目前本土汽車晶片供應量僅佔10%左右。

每輛車要1/4國產晶片、總採購額也要1/4

知情人士指出,到目前為止,政府主導的地方採購要求仍不是強制性的,但會以獎勵或社會信用體系來鼓勵中國汽車製造商遵守國家政策。同時報導表示,政策公布的20%-25%不但是指每輛車的晶片數量,也是指佔採購總額的比例。

根據《日經亞洲》報導,中國還計劃增加其他電動車零件的本地採購,例如電子控制器、顯示器、散熱系統和充電供應系統。

中國大力推動汽車產業使用國產晶片的時機,適逢美中之間正越演越烈的科技戰,主要經濟體均競相開發自動駕駛與電動車。同時美國14日也宣布今年將對中國電動車加徵100%的關稅,並將於2025年將中國製造半導體的關稅提高50%。

可靠性和安全性對於汽車晶片至關重要,這就是汽車製造商通常不願意更換供應商的原因。汽車晶片過去一直由英飛凌(infineon)、德州儀器(TI)、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恩智浦(NXP)和瑞薩(Renesas Electronics)等西方和日本廠商主導。

煞車等關鍵功能仍需靠外國晶片

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高級分析師Antonia Hmaidi表示,2020年和2021年前所未有的晶片短缺情況,為中國晶片製造商進入國內汽車供應鏈提供了機會,因為汽車製造商都在爭奪晶片。

Hmaidi表示,「在電動車領域,因該行業尚未建立供應鏈,因此現在正可看到電動車供應鏈的徹底洗牌。他表示,中國公司認為電動車是有輪子的智慧型手機,因此在他們看來,許多適用於智慧型手機的技術和零組件也適用於電動汽車。

不過Hmaidi補充表示,中國晶片製造商不太可能完全取代外國晶片,因為對於煞車系統等關鍵任務功能來說,取代成熟的國際供應商具有挑戰性,但它們很可能在其他類型的汽車晶片中獲得市場市佔率。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