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如何解讀賴清德520演說中的兩岸善意

  • 時間:2024-05-22 14:03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如何解讀賴清德520演說中的兩岸善意
第16任總統賴清德於520發表就職演說。(圖:總統府提供)

隨著第16任正副總統就職,總統賴清德在520以「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台灣」為題發表就職演說,儘管演講內容主要談論內政革新與朝野合作。然而,國際社會與對岸中國最關切的文字卻是最精要的兩岸論述,賴清德總統作為國家領導人清楚表態國家主權地位、兩岸關係與民主自由的核心價值,除了承接蔡英文政府以來兩岸維持現狀的戰略底線,更寄望台灣與中國各自攤牌彼此的政治原則後能「存異求同」,以民間交流和不涉及政治前提的溝通對話,重新啟動兩岸善意循環。

賴清德政府的善意如何解讀

首先,賴清德520就職演說未觸及「法理台獨」。

所謂「法理獨立」,包含修改、凍結、廢除《中華民國憲法》,或是修改國號、修改中華民國國家象徵(如國旗、國徽、國歌)或則是修改憲法中關於中華民國主權與領土的相關條文,以及表明推動台灣主權現實獨立建國,制定新憲等舉措,在賴清德520就職演說中完全沒有觸及。自520以來中共官員與官媒狠批賴清德台獨的言論,源自於賴清德跳脫中共設定的強制性政治框架,包含不觸碰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以及不理會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祖國統一言論。

再者,賴清德520就職演說是精準設定國家主權底線的戰略清晰原則。

中華民國解除威權戒嚴時期後形成民主化台灣,也在1996年實施全民直選總統後,中華民國台灣體現民主價值,成為真正主權在民的國家。因此,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以及台灣「三位一體」的國家主權不容侵犯的表述,是賴清德傳達給對岸及國際社會的戰略底線。

國家主權戰略清晰的表態,有利於避免北京當局透過永遠說不清、講不明的九二共識與一中原則,以政治詮釋方式步步蠶食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其所體現的善意在於兩岸各自表達主權立場,從兩岸在主權定位上是「沒有共識的共識」,再尋求存異求同。賴清德政府的論述是彼此擱置雙邊政治原則,透過兩岸觀光交流與學位生來台就讀的良性互動,再逐步漸進邁入兩岸事務性以及經濟議題交流,建立可長可久的溝通管道凝聚兩岸共識。

最後,賴清德再度強調依循中華民國憲法的憲政主義。

從中共角度,「賴清德520就職演說中提及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有中華民國國籍者,為中華民國國民;由此可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段話非常刺耳,然而,賴總統的論述除了闡明兩岸現狀事實之外,更重要是尊重立憲主義精神,以國籍法定位中華民國實際治理疆域,目前的統治範圍只及於自由地區(即台澎金馬)。賴清德政府所釋出的政治訊號在於沒有否定中華民國大陸地區的法理疆域存在,只是大陸地區目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統治。

北京當局對台應採取新思維

自賴清德520演說後,中共氣急敗壞統一口徑,從身兼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秘書長的外交部長王毅到國台辦發言人,甚至中共官媒人民日報與新華社也大肆批評賴清德的「謀獨」言論,然而在中華民國的憲政框架下,賴清德政府僅僅表態堅定國家主權的立場即引來猛烈砲火,北京當局對於兩岸善意的解讀,仍侷限符合對台政治前提下兩岸才能交流互動,但是此舉不僅無法拉近兩岸關係,反而讓台灣人民對中國印象停留在專制威權之中,建議中共當局在處理台灣問題時能以「摸著石頭過河」的「容錯機制」,跳脫對台政策固化思維,主動搭起新時代的兩岸關係。

作者》林展暉 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