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WSJ:美對中的「三條腿的板凳」競爭戰略成形

  • 時間:2024-05-23 08:41
  • 新聞引據:自由亞洲電台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WSJ:美對中的「三條腿的板凳」競爭戰略成形
示意圖。 (Pixabay圖庫)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相較中國通過一個又一個的五年規劃謀求經濟主導地位,美國是國家經濟戰略的新手,但是隨著中美競爭不斷升級,美國對中國的戰略終於成形。華爾街日報21日以「三條腿的板凳」形容這個新戰略,他們分別是關稅、技術補貼和其它限制措施。而美國財長葉倫也正積極奔走,希望與七國集團組成統一戰線,裝上板凳的第四條腿。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總統拜登上週宣佈對電動汽車、鋼鐵和半導體提高關稅,儘管美國幾乎不從中國進口這些產品,因此對經濟影響有限,但象徵意義重大。這意味美國不但沒有撤回2018年川普時期的關稅政策,反而變本加厲,確立中美經濟脫鉤的趨勢。

報導指出,美國對華競爭戰略的第一條腿是提供補貼,打造清潔能源、半導體等科技製造業;第二條腿是對威脅上述目標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第三條腿是限制中國獲得可能有助於提升競爭力的資金、技術和知識;板凳的第四條腿則是與盟友建立統一戰線,但這一步驟尚未實現。

報導認為,早在2016年,歐巴馬政府官員已經開始質疑國內兩黨與中國接觸和自由貿易的共識。2017年,川普決心打破現狀,但其招式毫無章法。川普為了鋼鐵及其鏽帶搖擺州的政治選票,第一項重大關稅舉措的目標竟對準盟友而非中國;接著他支援富士康科技集團在威斯康辛州設立液晶顯示器工廠,但該計畫以失敗告終; 另外,川普先是禁止美國企業向中國電信裝置供應商中興通訊(ZTE)出售敏感技術,接著又逆轉撤回禁令。

華爾街日報指出,受拜登重用的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 視貿易、國內經濟政策和安全問題為一體。其關稅戰略不僅延續美國兩黨歷來的觀點,也借鑑了川普時期的措施。拜登2022年簽署法案,提供領先全球的晶片製造商總計約290億美元補貼,這讓台積電原本計畫在亞利桑那州設廠的數量,從川普時期承諾的一家增加到2030年三家。拜登還在華為禁令之上,擴大對中國出售先進晶片和晶片製造裝置的限制。

不過,報導同時提醒,即便美國對中國經濟競爭戰略終於成形,但該戰略最後是否成功還有待觀察。以下是幾個關鍵因素。

首先,全世界正迎來中國低價產品出口的「第二次衝擊」。根據研究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的資料,中國用於汽車、家電等「傳統」晶片的全球產量份額可能會在2027年增至近4成。即便拜登上週宣佈,提高此類晶片關稅一倍至50%,但是這些晶片通常是以嵌入其他產品的形式進入美國,不受關稅影響。

再者是美國尚未能與盟友形成經濟統一戰線。雖然拜登政府暫停對歐盟徵收鋼鋁關稅,但歐盟不願與美國配合,共同對付中國鋼鐵。而在電動車領域方面,歐盟也因擔心落後美國與中國,忙於制定自己的關稅和補貼政策。

儘管如此,美國財政部長葉倫仍積極爭取與歐盟、七國集團(G7)共同應對中國的工業產能過剩問題。根據路透社報導,葉倫21日訪問德國法蘭克福時表示,雖然七國集團不需要和美國就此「詳細協調」,但她認為團結才能更有力地與中國溝通。她說,中國工業產能問題將是本週七國集團財長會議的討論重點之一。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