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中國電動車崛起 歐美關稅大戰一觸即發

  • 時間:2024-05-23 09:09
  • 新聞引據:法廣RFI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中國電動車崛起 歐美關稅大戰一觸即發
中國電動車龍頭比亞迪(BYD)的「開拓者1號」滾裝船,在深圳港小漠國際物流港出發駛往歐洲。(AFP)

法廣報導,中國無疑已經成為世界領先的電動車出口國,該行業在政府補貼的推動下蓬勃發展,但快速的發展引起了歐盟的擔憂。美國已經宣布將汽車進口關稅提到100%,歐盟也即將公布對中國電動車反傾銷調查報告,或決定對中國電動車徵收關稅之前,中國也威脅對歐洲實施貿易報復,一場圍繞汽車的關稅戰已拉開帷幕。

根據France24電視台的相關報導,中國政府在十年內給予該行業250億歐元(約新台幣8735億元)的稅收減免,一家諮詢公司甚至估計,政府支持的總額是這一數字的兩倍,大量投資使中國成為領先的汽車大國。在 2023年最後一個季度,中國排名第一的比亞迪生產的電動車數量首次超過了美國的特斯拉。而中國已超過日本成為世界主要汽車出口國。

但這種快速發展產生了贏家和輸家。即使在今天,電動車業的競爭也十分激烈。在中國,數百輛出租車被遺棄在荒地上的汽車墓地幾乎各地都有。劣質車型,續航能力差的很快就被遺棄,優勝劣汰已導致數百家破產公司。

與此同時,中國生產的電池佔世界總量的四分之三,在整個電動車價值鏈中佔據主導地位。這對中國製造商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優勢,使他們能夠大幅降低製造成本並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

報導稱,中國的全球雄心之首就是歐洲市場。目前,每兩輛中國汽車中就有一輛出口到歐洲大陸。面對這種攻勢,歐盟對所謂的不公平貿易行為表示擔憂。

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在2023年的年度歐盟盟情咨文中表示,「全球市場現在充斥着廉價的中國電動車。由於國家的巨額補貼,它們的價格被人為地壓低了。這正在扭曲我們的市場,」她當天宣布:「歐盟委員會將對來自中國的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歐洲對競爭持開放態度。而不是為了逐底競爭。」

法國世界報22日報導,未來幾周,歐盟(EU)將公布其於 2023 年秋季啟動的對中國向歐洲交付的電動車提供國家補貼的調查結論。在歐洲決定對中國電動車徵收關稅之前,中國威脅對歐洲實施貿易報復。報導稱,每個人都知道這將會產生後果,而隨着決定的臨近,中國正在發出越來越響亮的威脅。

鑒於歐洲可能對中國電池動力汽車徵收關稅,中國政府透露了可能成為報複目標的行業訊息,如葡萄酒和航空航天。

歐盟調查可能導致中國提高關稅,這將使中國品牌陷入尷尬境地,因為在拜登(Joe Biden)14日宣布將進口稅提高4倍(從25%提高到100%)後,實際上就將中國電動車拒之於美國市場之外。因此,中國政府正在向歐洲施加強大的壓力,並利用媒體和利益集團,威脅要將某些部門列為目標。

一個與中央電視台官方頻道關係密切的帳號18日在微博上警告說:「歐盟正在發起一項又一項調查,中國有足夠的能力反擊,歐盟非常依賴中國的農產品市場,尤其是葡萄酒、乳製品等,中國市場也是航空等行業的出路。」

路透社22日報導稱,中國《環球時報》援引北京下屬中國汽車研究機構一位專家的建議報導,中國可能要將將大型汽油動力汽車的進口關稅提高至25%。中國目前的汽車進口關稅為 15%。

這一關稅上調建議是在中國面臨美國大幅提高機動車進口關稅,以及歐盟新關稅威脅的情況下提出的。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CATARC)首席專家、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斌認為,25%的關稅稅率符合世貿組織規則。而提高大型發動機汽車的關稅可能主要影響向中國出口SUV(休旅車)和轎車的德國汽車製造商。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