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馬克宏訪德國 歐洲雙引擎異中求同面臨考驗

  • 時間:2024-05-28 21:00
  • 新聞引據:採訪、路透社、Bloomberg,The Guardian
  • 撰稿編輯:吳寧康
馬克宏訪德國 歐洲雙引擎異中求同面臨考驗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前左)訪問德國。(AFP)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應德國總統史坦麥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之邀,在5月26日抵達德國進行3天的國是訪問,這是睽違24年來首度有法國總統對德國進行國是訪問。在法德兩國近年來在一系列重要議題上隔空交鋒之後,馬克宏此行備受關注。

25年來首見

法國總統馬克宏5月26日抵達德國進行3天的國是訪問,這是繼2000年的席哈克(Jacques Chirac)之後,法國總統在相隔四分之一世紀後首次對德國的國是訪問。法國和德國的密切關係長期以來被視為推動戰後歐洲整合的「雙引擎」,支撐著歐洲聯盟、單一貨幣等基礎。即使英國脫歐衝擊了歐洲的團結意識,並使得歐洲懷疑主義日漸高漲,但是法德的友好合作一直是捍衛歐洲和平的堅定力量。馬克宏在抵達德國的首場公開談話中就強調,「法德關係對歐洲至關重要」。

然而,儘管背負著歐洲一體的命運,但法德「雙引擎」近年來摩擦聲不斷,特別是自從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2021年上台後,雙方的緊張和分歧與日俱增,包括在核能、以及重要國防採購計畫方面都出現爭論。至於兩國對軍援烏克蘭與捍衛台海議題的歧見,更可能衝擊到歐洲的外交政策立場。

巴黎和柏林在軍援烏克蘭長程飛彈、以及是否會捲入俄烏戰事上歧見日深,而馬克宏今年2月一番打破禁忌的談話、公開聲稱西方不應排除派兵援助烏克蘭的可能性,更引發蕭茲公開打臉的嚴厲回應。蕭茲表示,「我們從一開始就互相達成的共識同樣適用於未來,也就是不論歐洲或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國家,都不會派任何士兵到烏克蘭的土地」。

法德不同調

此外,馬克宏2023年訪問中國後曾引發爭議,當時他說歐洲不應淪為華盛頓或北京的附庸,或是被捲入台海衝突。德國國防部長佩斯托瑞斯(Boris Pistorius)批評馬克宏的說法「令人遺憾」,表示「我們從未處於淪為或身為美國附庸的危險之中」。德國國會外委會主席羅思(Michael Roth)也指責馬克宏此舉將導致歐洲分裂,掉進中國的陷阱。

領導風格的截然不同,使得馬克宏和蕭茲經常隔空對槓,德國官員據稱有時候會對馬克宏經常戲劇化的外交政策風格感到不安。面對法德近來的風風雨雨,馬克宏表示,儘管兩國關係在過去75年間偶有挑戰,但最終都能找到共同前進的道路。史坦麥爾則澄清外界對兩國關係處於困境的質疑,表示這是一種誤解,坦言「多樣性」正是歐洲的強大之處。

專家認為,馬克宏此行顯示,巴黎和柏林都清楚在歐洲面臨關鍵時刻,法德的分歧不能再進一步,因為歐洲正處於巨大的地緣政治危險時期,面臨著從烏克蘭戰爭到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可能重返白宮等一連串挑戰。法國智庫「賈克迪羅研究所」(Jacques Delors Institute)專家維爾納特(Yann Wernert)認為,法德關係緊張部分是因為他們處理了一些棘手議題,但兩國也在歐盟東擴等議題上達成共識。

展現歐洲團結

全球政治風險諮詢組織「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歐洲總監拉曼(Mujtaba Rahman)表示,馬克宏此行是最高政治層面的一次嘗試,旨在證明兩國關係正在發揮作用,但雙方在歐盟面臨的重大問題上仍然存在根本性分歧。一個關鍵歧見在於歐洲國防問題,特別是一旦川普贏得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專家認為,相較於尋求連任的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川普對歐洲來說將是個更不可預測的盟友。

在川普力拚重回白宮之際,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選舉在6月6日到9日投票,專家憂心,川普正在為迅速擴大的歐洲極右派提供崛起劇本。歐洲外交關係協會(ECFR)研究員丹尼遜(Susi Dennison)認為,一旦川普當選,隨著他重新掌權,歐盟任何戰略優先要務,都將變得「非常、非常難以實現」。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tlantic Council)專家黎卓(Rachel Rizzo)表示,川普在許多方面,為歐洲正迅速擴大的極右派提供了演出劇本。

這或許能說明為何馬克宏要在此刻訪德,並就極右派對歐洲的危害示警。因為根據民調,馬克宏的勁敵瑪琳.雷朋(Marine Le Pen)領導的極右派「國民聯盟」(National Rally),可能在6月擊敗馬克宏的團隊;至於同屬極右派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在民調上也超前蕭茲的社會民主黨(Social Democrats)。彭博社(Bloomberg)就指出,馬克宏訪德將考驗這兩位在國內都面臨極右勢力崛起的領袖,在歐洲大選迫在眉睫之際制定歐盟議程的能力,並且重新審視兩國關係,在選舉前展現歐洲團結。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