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專家:因應中國網攻與金融攻擊 台灣須準備好

  • 時間:2024-06-15 12:24
  • 新聞引據:中央社
  • 撰稿編輯:吳寧康
專家:因應中國網攻與金融攻擊 台灣須準備好
金融專家認為網路和金融的武器化早已發生,台灣需要為中國的網攻和金融攻擊做好準備。示意圖。 (網路圖片)

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崇哲、資深研究員陳鴻達、以及美國軍事經濟專家惠特利(John Whitley)聯名撰文指出,台灣需要為中國的網攻和金融攻擊做好準備,事實上網路和金融的武器化早已發生。

黃崇哲、陳鴻達及美國前代理陸軍部長、前陸軍財政管理暨審計助理部長惠特利,聯名投書美國「國會山莊報」(The Hill),以俄烏戰爭為例,指類似戰術和手段或許很快就會被用來對付台灣。

文中說,俄羅斯在正式入侵烏克蘭前即已動手,攻勢範圍甚至已擴大到整個歐洲。例如俄國先對烏克蘭國防部及烏國銀行發起網攻,然後向烏克蘭社會發送假消息稱ATM沒有現金等,目的是製造銀行擠兌和社會動盪,削弱公眾對和政府信心。

在正式入侵初期,俄軍飛彈鎖定烏克蘭網路、政府資料中心和電網等關鍵基礎設施打擊,並且利用Wiper惡意軟體破壞烏克蘭官方網站和基礎設施。所幸烏克蘭在戰前即已獲得西方國家和微軟(Microsoft)等公司的援助,使得俄方攻擊效果不如預期。

文章認為,這些戰術和手段或許很快就會被用來對付台灣,對手將試圖在出乎意料且影響最大的地方下手;金融攻擊可根據他們追求的目標來分類,而人工智慧(AI)技術快速發展將創造更多攻擊機會。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的研究列出10種利用假媒體進行的金融攻擊,包括偽造語音和影片、捏造金融市場意見領袖的觀點及通過社群媒體機器人傳播,目的是造成股市、外匯市場異常波動,引發銀行擠兌、資金外流、製造假輿論施壓政府,破壞民眾對金融和政府信任。

這些攻擊將出於特定目的進行,例如透過社會動盪破壞台灣民主或奪取金融利益。無論具體動機為何,台灣必須為這些攻擊做好準備。兵棋推演、壓力測試等可用於識別弱點、盲點和風險緩解措施。

文末提到,金融風險抵抗力需要政府和民間合作。蒐集相關情報、不斷進行演練和改進、建立預警系統是必要步驟。對手將抓住機會並利用漏洞。防守方必須預測對手的行動,並在預測失敗時保持應對彈性。

文中表示,軍事行動可能是中國的最後手段,台灣必須為中方可能採取的攻擊類型做好準備。維護台灣充滿活力的民主和經濟自由需要立即解決這些挑戰。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