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如果 101 的大電視可以直播足球比賽…

  • 時間:2024-07-02 00:50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如果 101 的大電視可以直播足球比賽…
台灣人對足球的熱忱和認識度相較低,台灣隊友戲稱「台灣是『足球荒漠』」。圖為歐洲國家盃(UEFA Euro 2024)比利時對戰羅馬尼亞。(AFP)

2024 年除了是世界各地多國的選舉年,同時,也是體育界盛事年。不只是奧運,在足球界還有僅次於世界盃的歐洲國家盃,以及美洲國家盃。

台港熱衷的運動項目大不同

對我來說,香港與台灣最大的差異就是運動喜好。在體育項目中,台灣比較會熱衷於籃球、棒球,其次就是網球、羽球;而香港就是比較熱衷籃球、足球,其次就是乒乓球、羽球。羽球畢竟是東亞地區多個國家都會有很久的歷史文化。所以,會受台、港兩地歡迎,背後有其歷史原因;籃球,畢竟 NBA 發展蓬勃,美國透過體育輸出文化(以中國今天的形容,就是「軟實力」)太成功,基本上全球都會被 NBA 影響。

然而,棒球跟足球,就是很明顯的一個充滿歷史與文化背景原因的差異。台灣,畢竟受到美國文化影響,當然,在體育層面上,同樣也是會有點像,所以會偏向棒球;香港畢竟曾經是英國殖民地﹐當然會受到英國文化薰陶,對「英式足球」有所迷戀。

雖然,活在一個互聯網主導,把多種文化打玻地域界限、高呼「全球一體化」口號的現代,很多喜好興習慣都在互相改變。

來台生活已經踏入第五個年頭,中間經歷過兩屆歐洲國家盃以及一屆世界盃,一直感覺台灣人對足球的熱忱和認識度都比較低。甚至有一些台灣隊友會戲稱「台灣是『足球荒漠』」,對香港的足球發展以及市民熱忱度很羨慕。但其實,我又不太同意,尤其是香港政府對足球發展的這一環,有機會我再跟大家分享。但是在台灣,人們對足球的關心程度,或許可以從各方面的大型商業行為上看到香港與台灣的分野。

商場通寓不打烊 VS 酒吧正常營業不播世界盃

時間回到 2002 年,由於主辦世界盃的國際足協( FIFA )宣佈,由當屆世界盃開始﹐各個國家以及地區只能從收費頻道,完整播放整屆 64 場賽事,而免費頻道只能播放 4 場賽事,分別為揭幕戰、四強對決(即準決賽)以及決賽。那時候開始,想要看足球比賽,要不在家中安裝第四台、就要去酒吧,又或是「茶餐廳」(港式餐廳)。

後來到了 2006 年的世界盃,香港有大型商場為刺激消費同又想讓所有香港市民都能感受到足球狂熱,在商場大廳內的巨型電視屏幕,完完本本的把 64 場比賽直播播放出來。

後來因為太多比賽的時間都在凌晨,很多店舖因人手又或是各種原因﹐沒有參與,但是各大商場每到世界盃又或是歐洲國家盃的日子還是會開放,然後吸引球迷入內觀看,我也是其中之一,從 2006 年朗尼(魯尼)被俱樂部隊友 C 羅擺一道,結果被逐離場,間接導致英格蘭敗於葡萄牙,再到 2018 哈利簡尼(凱恩)奪得神射手,都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觀看。

到了2020 年剛來台灣之時,剛好遇到全球疫情爆發,歐洲國家盃延後到 2021 年舉行。那時候,台灣仍是在隔離當中﹐很多店舖沒開,就算有開,都只有提供外送服務,根本不會真正感受到跟香港差異⋯⋯到了去年,當世界回復正常,各地重新通關、店舖重新開放內用﹐加上世界盃的舉行,就讓我感到真的有差。

先不說街上的氣氛,會穿球衣的人比例少得誇張,就連理應會播放比賽的酒吧,竟然沒任何表示。甚至有些酒吧因為到達關門時間,在比賽還未結束的情況下直接關電視打烊⋯⋯須知在香港這肯定是「自殺行為」,應該會引來店內所有人不滿,但在台灣,竟然是「日常」,老實說我到現在還是覺得很匪夷所思。

試想,你去看味全龍大戰中信兄弟的時候﹐第五還未打完,大家鬥得難分難解,突然有人把你拉走,你會很不爽嗎?還是「不爽」都不足以去形容你的心情嗎?大概就是這一種感覺。那時候,我就明白台灣跟香港風氣差太遠。

台灣足球文化有待培養

再到最近的歐洲國家盃感受更大,先不說外面基本沒在地方有播。甚至,連台灣本國唯一拿到播放權的電視台,也居然不是拿到完整播放權,在第一階段的小組賽的 36 場比賽當中,只會播放其中 10 場賽事。另外,在某些周邊產販售上亦有所不同。一些大型的體育用品專賣點,竟然沒有因為歐洲國家盃而推出足球系列,球衣、足球、球鞋,居然沒有⋯⋯

早前,由於台灣足球隊在世界盃外圍資格賽中打出了好成績,很多人到場為國家隊打氣,那時候我也有進場,很記得有人說,要趁這一個機會好好推動台灣足球文化,但當見到剛剛我眼見的狀況,我只能說未來十年都不會出現⋯⋯

常言道:要看一個國家所希望帶出甚麼外在文化形象,就要看她的機場;要看一個國家所真實擁有甚麼文化特性,就要看她的娛樂模式。要等到台灣足球得以推廣成功,我會覺得,如果 101 大樓或新光三越在某一天,宣佈會在商場內會播放比賽,才叫真正成功推廣的第一步。因為當商場願意花成本去作,代表一切已經普及,受眾不再是小眾,而是一個巨大的客戶群。

作者》張寧  香港青年,反送中後來台。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