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中國加強金融監管 第三方支付須經由網聯

  • 時間:2017-08-07 18:20
  • 新聞引據:中央社
  • 撰稿編輯:楊昭彥
中國大陸央行近日宣布,未來第三方支付受理涉及銀行帳戶的網路支付,須透過「網聯支付平台」處理。第三方支付交易以往因繞過銀聯導致監管不易,設立網聯展現中國對金融監管的意志。
經濟參考報今天(7日)報導,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央行)支付結算司近日向有關金融機構下發通知,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帳戶的網路支付業務全部透過網聯平台處理。
通知還要求,各銀行和支付機構應於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網聯平台和業務遷移相關準備工作。
報導指出,從3月底至今,網聯試運行已經超4個月。截至6月30日,在支付機構接入方面,已有財付通、網銀在線、快錢、支付寶、平安付等機構完成接入。
微信帳號「財經韜略」今天指出,即將成立的網聯公司第一大股東是中國大陸央行;第二大股東「梧桐樹」是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投資平台,騰訊、阿里巴巴、京東分占第三至第五,而從第六到第10大的股東,則都是「央行的人」。
在網聯成立前,中國大陸央行10多年前已批准成立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銀聯,UnionPay)。銀聯也是股份制金融服務機構,主要任務為建立和營運全中國大陸銀行卡跨行訊息的交換網路。
隨著中國大陸第三方支付市場迅速發展,用戶量和交易規模目前均為世界第一。然而以支付寶、財付通為代表的大量第三方支付機構卻能繞開銀聯,形成直連銀行的現有模式,對中國大陸來說如何監管很傷腦筋。
分析指出,網聯平台就是中國大陸央行強加給第三方支付的一個仲介機構,就是把這些「野蠻生長」的第三方支付機構「收編」,以利監管。簡單來說,網聯等於是中國大陸央行幫銀聯生了一個「弟弟」。
除了監管,網聯也讓中國大陸官方能掌握各種大數據。然而對於阿里巴巴的支付寶和騰訊的財付通來說,網聯的成立等於是替他們的「超級金融夢」設立天花板。而對銀聯來說,昔日獨享市場大餅的時代終結了。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